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密切聯系群眾“三固化”作為2018年度“對標創新”工作,接受成都市專家組評審獲肯定,專家認為黨員干部定時、定點、定人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問題,對轉變干部作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根基在基層”“走遍基層才能心里有數”。黨員干部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多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多一點“躬身為民”的服務意識,在“一線”體現擔當作為,化解各種問題,在密切聯系群眾中書寫“為民”情懷。
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了解并滿足群眾的需要?必須要常走基層,問民情,解民憂,才能了解百姓日常生活方不方便、舒不舒適。那種窩在辦公室里看材料、坐在會議室里聽匯報,調研習慣走“經典路線”,無法幫助我們發現和解決問題。只有常到院落里,走在田坎上,才知道哪些是關乎群眾冷暖的“小疙瘩”。
只有把“小疙瘩”化解了,群眾才會更滿意。諸如路不通,上學不便,市場臟亂差,這些問題看似小事,卻連著千家萬戶的大事。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化解群眾反映的痛點、焦點問題。要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時常在一線,發現、解決問題,為民做實事辦好事。
去年全國兩會流行過一句“現象級”的“金句”: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就是要求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不計較個人功名,常念百姓冷暖。既要多做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多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所以,我們在做基層工作時,多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盯住群眾生活中的難點、痛點,致力于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想得細致一些,管理到位一些,服務真誠一些,群眾“心里有桿秤”,自然會發自內心點贊。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只有保持“躬身為民”的情懷,堅持“腳步向下”的方法,常走基層,訪民情、化民怨、解民難,讓群眾生活更舒心、辦事更順心,干群間無形之墻才得以消彌。(殷岳)
責編:季冉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