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畫相》談倫勃朗苦旅人生因果

            2019-02-28 14:38:44     來源:海外網

            2月15日,荷蘭國立博物館大開庫房,展覽“所有的倫勃朗(All the Rembrandts)”以22幅油畫、60幅手稿和精選的300多幅版畫組成了館方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倫勃朗作品回顧展,甚至,把2019年定為“倫勃朗年”,以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

            作為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不僅在荷蘭有著無可動搖的地位,在世界繪畫藝術上的地位也毋庸置疑,他的眾多作品也都被奉為經典,其中《夜巡》更是不能不提的作品,因為它和倫勃朗曲折窘迫的一生不無關系。最新一期《畫相》節目,就圍繞《夜巡》展開,通過專業知識的講解、畫作背后故事以及倫勃朗跌宕艱辛經歷的講述,分析了契約精神在雙方合作以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夜巡》是荷蘭的國寶級藏品,現藏于阿姆斯特丹國立美術館。據韓玉臣介紹,倫勃朗當時受一個民兵組織邀請為他們畫一幅群像,20來個民兵每個人付500荷蘭盾作為酬金。接到訂單后,倫勃朗想要畫出杰出的作品,便改變了傳統的構圖方式,而為他們設計了一個情景:民兵們在隊長的帶領下,在聽到敵人進犯的號角響起時,回到武器庫,拿起刀槍、長矛,擂起戰鼓準備走向戰場,周圍還有孩子看熱鬧。

            作品出來后,確實很偉大,因為倫勃朗把傳統的荷蘭群像繪畫改變為特定的光線、色彩和動態,使傳統肖像畫的要求從屬于一個更大的、更雜的、聯結的整體,使原有的群像繪畫模式發生巨大變化,這是一件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現實繪畫。

            說到這里,不能不提倫勃朗光。倫勃朗光是一種普遍而善用的光線運用,它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余部分隱藏于光暗之中。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臉上。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然而,恰恰是這種“黑暗繪就光明”的創新改變,讓倫勃朗的境遇急轉直下。這些民兵們認為沒有把他們的地位擺平均,明暗、大小都不同,不僅拒絕接受,而且上訴法庭,鬧得紛紛揚揚。整個城市都對倫勃朗充滿嘲笑,他注定要面對無人買畫的絕境,貧困余生,“像乞丐般下葬”。

            對此,韓玉臣在節目中表示,作為畫家,出賣的是勞動,跟甲方有沒有一個嚴謹的合同,如果沒有,責任不在甲方,首先在乙方。“當時倫勃朗沒想到他服務的對象是一個復雜的群體,一心只想出偉大作品,結果作品很偉大,自己卻因此落魄。”

            從《夜巡》和倫勃朗背后的故事,我們對甲乙雙方的契約型合作有著更深刻的感觸。現代社會是契約型社會,遵守契約是社會公平合理安定的一個重要元素,簽訂合同后,甲乙雙方可能出現分歧和矛盾,出現問題后,甲乙雙方需要互相理解和讓步。

            本期節目上線后,引發了許多網友熱議,他們在對于倫勃朗的遭遇同情的同時,也表示,合作前的合同與充分溝通必不可少。

            截止目前,《畫相》已播出三期,這種以畫帶事,以事看百態的節目形態,以及韓玉臣輕松幽默、深入淺出的講解風格、節目本身的品質等,都得到了網友們的一致認可。該節目在優酷網的熱度不斷攀升,甚至超越了不少文化頻道的老牌節目,期待《畫相》給我們帶來更多偉大作品,誘發我們更多思考與啟迪!


            責編:張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