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山東濟南:解鎖華山百姓的幸福方程式

            2019-02-28 10:59:42     來源:海外網

            微信圖片_20190228094054_副本.jpg

            地處山東省會濟南東北部的華山遠眺黃河。

            過去,華山腳下“一看頭就大了”的居住環境,如今正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已然替代,一座綠色、生態、宜居的魅力新城正在這里破繭“蝶變”。

            2月25日,山東省和濟南市重點打造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華山安置片區二區首批原居民順利回遷,一時成為各路媒體關注的焦點。

            這一天,18麻袋鑰匙被放在了當地回遷指揮部,36棟住宅樓、5440戶原居民將在這里親手拿到自己的新房鑰匙并開始入住新居。據說,僅此項“交鑰匙工程”就得歷時一周,這在山東居民回遷歷史上尚屬首次。

            新年住新居,喜事連連,為春節的最后時間增添了暖暖的春意。

            精雕細琢 塑造安置品牌

            華山片區建設項目是實施濟南“攜河發展”、實現“北跨”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濟南市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歷史性跨越的橋頭堡。作為迄今為止山東省體量最大、難度最高的EPC棚改項目,華山安置片區二區總建筑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包括51棟住宅、8棟配套公建、1所幼兒園,涉及14個行政村8266戶原居民。

            面對這項重大民生工程,承擔華山安置片區二區工程建設的中建八局二公司絲毫不敢懈怠,“以‘品質安居’為使命,融綠色、生態、人文新理念,持之以恒改善民生福祉,以高品質樹立起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安置片區典范。” 中建八局二公司決心讓華山居民“原地圓夢”,為泉城拓展幸福空間。

            在華山山腳下生活了一輩子的77歲的老許,望著眼前嶄新的樓房,激動地說道:“這幾年一直在外租房,想想很快就搬回來了,真是幸福。”舊村改造后,老許搬到了距離村最近的地方租住,為的就是能時常到華山片區溜達一圈,見證村莊的“涅槃”。

            走進安置房,室內明亮通風,格局合理有序,室內門窗、衛生潔具等都一應俱全,具備“拎包入住”的條件,老許滿目生輝。

            為滿足回遷住戶需求,中建八局二公司項目團隊設計了6種戶型,每種戶型僅地磚一項就排了5次以上的版型,經專家評審團認定后才最終確定。

            主體建設中,項目采用了鋁木模板、外墻防滲漏、輕質外墻施工等新技術,有效規避了雨水滲漏等安全隱患,確保高品質建造。過程中,則堅持品質為先的施工理念,從細部著手,嚴控施工質量,狠抓實測實量合格率,多次在第三方評估檢查中名列前茅。

            內部裝修階段,為消除陽臺、廚房、衛生間滲水和室內墻皮空鼓、地面裂縫等“通病”,項目團隊采取了諸多保障措施,確保裝修質量。窗口防水上,在周邊加設了兩道防水,寬度20-30厘米,在窗臺設置坡度,消除了積水現象;在易產生積水的“三小間”,從施工初期到鋪設瓷磚,共做了三次閉水實驗,保證地面不滲水;在解決墻體空鼓方面,通過在墻面掛鋼絲網保證密實度;地面鋪設也是一次成活,養護時間達到半個月,有效規避了地面裂紋。

            優化設計 踐行魅力華山

            項目團隊志在打造安置工程新典范,“不僅要住得下,更要住得好,要打造魅力新華山”。

            “我們充分利用了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等資源,對建筑、結構、設備機電、園林綠化等專業組織設計優化,創新設計管理模式,依據合同完善優化設計合同、設計任務書、審核要點,對施工圖設計精細化管理,提高設計質量。”項目總承包部總工程師吳保青說。據悉,項目部組建了由三家權威設計院聯合組建的設計團隊,以“質量保障、綠色建造”為思路,對地塊內樓座、園林綠化、市政道路以及供水、熱力、電力、燃氣、通訊等進行專業設計。同時,制定了從項目部、設計團隊、專業公司優化到專家評審的設計管理流程,多方審核設計參數、設備選型等信息,確保設計質量。

            項目團隊踐行“生態、環保、宜居”的理念,將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等創新技術應用到工程建設中。景觀施工上,關鍵部位點綴華山當地特有的“濟南青”景觀原石,充分傳承了華山區域特色文化,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植物搭配高低錯落,落葉喬木搭配常綠喬木,既增加了景觀綠化效果又豐富鄉土情趣,除四季植被長青外,還搭配了鄉土果樹,春季開花,秋結碩果,增加居民的生活情趣與收獲感。

            “我們反復修改設計,確定戶型大樣及點位圖,如部分安置房戶型和陽臺較小,原方案中陽臺太陽能和洗衣機為分居兩側,我們將設計改為一側,優化了陽臺使用空間,且洗衣機水龍頭采用節能水龍頭,節能又環保。”吳保青介紹道。

            讓安置住戶更為受益的還有對車庫的設計優化。在規劃設計方案之初,他們考慮到8個地下車庫中每個車位占用面積,不同于以往的車庫垂直式后退停車設計,項目部采用了兩種柱網布置形式,優化車庫平面空間,切實增加空間利用率。

            同時,安置房周邊還配套了換熱站、人防地下室、中水處理站、幼兒園等多個公共設施,旨在打造人文宜居、配套完善的安置示范區。

            發揮EPC模式優勢 打造安居華山

            華山安置二區是濟南市首批EPC總承包項目,“因為這個項目不同于一般理論概念上的EPC,貫穿了整個工程的立項審核、規劃、設計、報建、設備采購、施工、驗收、向小業主交鑰匙、辦理房產證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能提高建設效率還能保證工程質量。”項目總承包部總指揮鄧正亮介紹說。

            中建八局二公司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搭建了總部、項目總承包部、專業施工項目部三級管理體系,聯合作戰,傾力打造宜居新華山。項目總承包部以設計為龍頭、物資采購為抓手、施工生產為主線,從計劃部署、商務創效、團隊建設、客戶維保等方面著力,為專業施工項目部提供技術指導和資源支持。專業施工項目部則依托專業優勢,開展土建、安裝和裝飾作業。

            項目團隊將D地塊作為施工管理和施工流程樣板片區,在安全文明施工、建設進度、質量管控等方面集中優勢資源,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以樣板引路制統一管理標準,以消缺銷項減少質量通病,達到一次創優,確保工程質量。同時,項目還成立了專業BIM工作站,發揮BIM技術優勢,通過建模分析,規避質量漏洞。

            通過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中建八局二公司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統籌和全周期管控,為打造科學有效的項目管理體系提供指導和范例的同時,更保障了工程品質,書寫了華山的幸福新答卷。

            作為華山安置二區“涅槃重生”的見證者,項目團隊在業主單位濟南市華山街道辦事處和原安置區老百姓的支持下,確保了工程建設如期高質高效的持續推進。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還多次邀請業主代表、村民代表到現場觀摩,接受各方監督,“別看這是安置回遷房,施工質量和房屋品質比一些商品房還好。”高品質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如今漫步華山,低矮平房變連片高樓,低洼坑地變濕地景觀,從高空俯瞰,華山湖如同碧玉鑲嵌在華山腳下,幢幢新樓點綴其間,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更實現了居者“優”其屋,一幅新時代的“鵲華秋色圖”徐徐展開,并成為濟南打造品質之城的響亮名片。(周峰)

            責編:王瑞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