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全國首個介入醫學本科必修課在鄭州大學開課

            2019-02-28 10:24:56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2月28日電 2月25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課程在鄭州大學醫學系開講,講臺下的本科醫學生聚精會神聽講,教室里不時傳來笑聲。主講人是“中原學者”、鄭州大學臨床醫學特聘學科帶頭人、河南省臨床醫學學科帶頭人韓新巍教授,他講授的《介入醫學》課程,是全國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系首個開設的本科必修教程,鄭州大學也成為全國醫學院校首個把介入醫學設為必修課的院校。

            介入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伴隨著1895年X線的發現和成像技術的應用,人們就開始了探索;20世紀70年代在臨床中嶄露頭角,受到熱議;8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通道,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被引入國內,在大江南北開花結果。隨著計算機、影像、介入器材和理論的快速發展,介入技術發展成為介入放射學科,再至介入醫學學科,介入醫學迅猛發展,在臨床工作中的巨大作用,逐漸成為獨立的臨床學科。

            據悉,河南擁有全國最大的介入醫療團隊,其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微創專業有14個病區,河南省人民醫院有4個介入病區,河南省腫瘤醫院有2個介入病區,鄭州大學其他三個附屬醫院也先后成立了介入治療病房,鄭州大學介入醫學團隊收治了全國最大體量的介入治療患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放射學工作始于1982年,該院也成了我國最早開展介入診療工作的醫院之一。近年來,在鄭州大學和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在韓新巍教授帶領下,該科室已發展成為我國規模最大、亞專業劃分最齊全、臨床救治能力強大、臨床科研能力領先的介入治療團隊,團隊具有河南省介入治療與臨床研究中心、鄭州大學介入治療研究所、河南省介入醫學臨床重點實驗室多個平臺。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中國的民生工程,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財力,建立覆蓋全民的中國醫療保障基金,逐年加大投入,而各地的醫保經費嚴重短缺,缺口越來越大。尋找療效高、反應小、康復快、費用低的醫療新技術迫在眉睫,介入醫學順應社會潮流得到高速發展。國家八五科技規劃開始重視微創傷的介入醫學,預測未來的臨床醫學一定是微創傷的介入醫學發揮主導作用的現代臨床醫學,高瞻遠矚地提出介入醫學將成為與內科學、外科學并列的第三大臨床學科。

            盡管介入技術已經在國家級和省級大醫院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相應學科建制卻不完善,我國絕大部分醫學院校都沒有開設介入醫學課程,部分醫學院校僅在影像學專業試行開設了作為基礎醫學講授的介入放射學課程,但未被一線的廣大的臨床醫生所認可。先進的介入醫學技術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如同空中樓閣,曲高和寡,導致走出校門的醫學畢業生缺乏對介入醫學的認識。

            介入診療以其創傷小、療效高、康復快、費用低的特征,能夠確保臨床醫學的診療行為實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幫助實現全民健康,減少因病致殘、降低因病致貧人口。社會發展,健康所系,介入醫學在健康產業中的地位日益攀升,鄭州大學率先認識到介入醫學的時代地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科聯系省內外兄弟院校介入專家編寫了《介入醫學》必修課教材。這本160萬字的大部頭教材針對內、外、婦、兒等課程內容在臨床疾病救治中的缺失與不足,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理論為根基,系統性的介紹了體現先進科學水平的微創介入技術與介入理論,期望在中國夢、健康中國事業中,成為提升臨床醫學水平的排頭兵。

            助力廣大臨床醫生掌握介入醫學知識時不我待。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韓新巍教授八年奔走和積極呼吁下,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的大力支持下,鄭州大學醫學系與教務處在臨床醫學系中規劃了《介入醫學》臨床課程,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學習介入醫學,必將使其臨床診療疾病的能力更加精準和高效。

            據編委會負責人介紹,《介入醫學》共分上下兩篇共十五章,上篇為介入醫學基礎部分,包括介入醫學原理、操作方法、診療技術與設備和器械,下篇為介入醫學臨床應用,分別敘述介入醫學在呼吸、消化、循環、神經、五官、泌尿、生殖、內分泌、運動和血液等十大解剖系統疾病診療中的應用與優勢,其中涉及不少傳統性疑難重癥、難治之癥、不治之癥的介入診療進展與優勢。

            在《介入醫學》編寫中,參照新版內、外、婦、兒、五官等臨床教材有限的內容,面對臨床千奇百怪、復雜多變的癥狀、體征、病痛與病人,大篇幅擴展疾病診療種類,期望走向臨床的青年醫師,能在《介入醫學》中找尋到其它學科未涉及或無能為力的疾病診療新技術,為那些痛不欲生、面臨死亡的患者,帶來生的希望。(余蕾蕾 宋昆侖/文圖)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