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朱培華:回到故鄉譜寫動人樂章

            2019-02-28 05:24:43     來源:海外網

            圖為朱培華(左四)和他的德國工作團隊。   (照片由朱培華本人提供)

            “就想出國看一看。”1988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師從“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的浙江青年作曲家朱培華,抱著一個簡單的念頭,懷揣40西德馬克,登上了前往歐洲的飛機。此后30年間,從做中餐館里端盤子的“跑堂工”,到開起一家屬于自己的中餐館,再到創辦跨咨詢服務、生物醫藥健康、餐飲等多領域的跨國公司,朱培華從無到有,在異國他鄉編織出自己的“幸福夢”。而今,回到故土,他又拾起熟悉的音符,譜寫動聽的曲調,演奏出華商與中國同頻共進的美妙旋律。

            “世上就怕認真二字”

            1988年5月,已在音樂領域小有成就的朱培華,跟隨先期出國的妻子來到歐洲,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開始嶄新的生活。

            出國之初,因為國家外匯管制,朱培華只能帶40西德馬克,還因行李超重在德國轉機時被罰下一半。于是,到盧森堡大公國之后,迫于生計需要,他不得不趕緊找一份工作。

            “一雙彈鋼琴、寫五線譜的手,變成了一雙端盤子、洗杯子的手。”朱培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盧森堡一家中餐館“跑堂”,每天從上午干到深夜。雖然生活艱辛,但朱培華沒有因此懈氣,“世上就怕認真二字,只要我認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朱培華便憑借吃苦耐勞的干勁贏得餐廳老板的認可。不僅如此,在每天10多個小時的忙碌工作中,原本對餐飲業完全陌生的朱培華,逐漸摸清了經營餐廳的門道。一段時間后,他用攢下來的錢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餐館。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僑胞出國創業,都會首選中餐行業。朱培華也不例外,憑著一份獨特的匠心,他的中餐館開得別有特色。

            “我在餐館里放了兩個高達2.9米的青花瓷花瓶,一個上面繪著中國的長城和壯麗河山,另一個則頗具‘盧森堡味道’,上面畫著阿道爾夫大橋、盧森堡大公府等當地的地標性建筑。”這兩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花瓶,是朱培華特地從中國的景德鎮訂制而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吸引當地顧客。

            類似的精妙心思,朱培華還有很多。例如,他將中餐館選址在盧森堡風景秀麗的郊區,餐廳里還裝飾著中國結、紅燈籠和中國的藝術品。安靜幽雅的外部環境,“中國味”濃郁的室內布置,吸引許多顧客來到他的中餐館,紛紛夸贊這里不僅有美味可口的菜肴,還如同一座博物館。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朱培華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不管是搞音樂還是做餐飲,行行都可以出狀元。我用心用情在做這件事,餐館才越開越好。”朱培華說,自己的成功秘訣正是“認真”二字。

            “我對新鮮事物有追求”

            在許多人看來,擁有一家生意興隆的中餐館已很不錯,但朱培華并未止步于此。“可能是因為之前從事音樂創作,我一直對新鮮事物有著特殊的追求,希望能再多做一些別的工作。”

            20世紀90年代,中國與歐洲的交流并不像現在這樣廣泛、深入,朱培華從中看到可以拓展的空間,成立了和協國際咨詢公司。當時,總部位于盧森堡的世界最大鋼鐵公司阿賽洛與中國萊蕪鋼鐵的合作,就是和協國際從中牽線。

            在朱培華看來,海外華僑華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他們熟悉中國,另一方面他們在居住國長期工作、生活,因此可以在中國與居住國之間搭起一座橋梁,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合作。

            以盧森堡為起點,朱培華的生意越做越大。而日漸繁榮、不斷開放的中國始終是他心中最深的情愫。

            2005年,朱培華入股了德國一家從事抗氧化、抗衰老醫用保健品研發生產的生物醫藥公司。最初,朱培華的股份只有1%,他想開拓中國市場,卻因其他合作伙伴認為“中國太遠”而無法實現。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朱培華有機會增持公司股份,并成為這家德國公司的董事長,終于如愿將公司業務擴展到中國。

            如今,身為盧森堡中國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歐洲杭州總商會會長,朱培華經常思考,如何更好扮演中歐經貿合作的橋梁紐帶,更好地為中國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他發現,當前,中國企業發展,特別要在品牌打造和產品的設計創新等方面下功夫,而這正是一些中國企業的弱項,德國等歐洲國家則在這一方面領先世界。因此,他一直希望能把擁有300家知名德企和協會、有著65年歷史的德國品牌設計委員會引入中國,和中國各個企業、協會建立聯系,幫助中國企業建立品牌、創新設計。

            事在人為。2018年11月,經過多番洽談,朱培華公司設在浙江的一家子公司終于與德國品牌設計委員會簽署該委員會在中國的第一份合作伙伴協議,這意味著未來更多的中國企業將有機會在品牌建立、產品設計等方面與德國企業和專業協會進行密切交流。“我希望盡我所能,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打造國際品牌,這是非常有前景的。”

            “中國喚醒我的音樂細胞”

            “我一直把祖國放在心中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底,朱培華響應“浙商回歸”的召喚,把工作重心轉回國內。“我相信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一定會大有作為。”

            回國發展之后,朱培華的事業迎來了更多機遇。更讓他驚喜的是,中國這片“多情的土地”還喚醒了他的音樂細胞。“算起來,我和音樂的接觸斷了近25年,沒想到回到中國,這塊土壤又讓我煥發出創作音樂的無窮激情。”

            工作之余,朱培華再次回歸“音樂家”的角色,創作音樂成為他的一項新工作。這些年,他將對故土的熱愛以及在海外的生活經歷相結合,譜寫了多首充滿感染力的音樂作品。《勞動托起中國夢》傳達了勞動者的奮斗精神,也是朱培華這群海外僑胞出國打拼、從無到有的真實寫照;《浙商之歌》贊頌了改革開放大潮中敢為人先的浙商精神;《祖國,祝福你》作為2016年世界華僑華人春晚的主題曲,引發強烈共鳴,在海外僑胞中廣為傳唱……

            “這是座美麗的城市,湖在城中央,花開家門旁……”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一首名為《九月杭州桂花香》的歌曲傳遍杭州大街小巷。歌曲開篇,小提琴奏出由遠及近、婉轉悠揚的越音引子,副歌部分則加入西方交響樂的合奏,充滿江南韻味又不失西方風情的曲調,盡顯杭州面對各國賓客的熱情與開放。

            朱培華正是這首歌曲的曲作者,中西合璧的曲風源自他的精巧構思。作為獻禮G20杭州峰會的原創歌曲,這首歌后來還被刻錄成光盤,作為禮物送給出席峰會的外國國家元首和嘉賓。這也成為朱培華最驕傲的一件事。

            “很多人問我,如何創作出這么飽含深情的作品?其實,我的創作動機很單純,不為名,不為利,只因為這些年中國天翻地覆的變化帶給我深深的觸動,看著祖國的山水更美了、人民的生活更好了,我相信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中會走得更快、走得更遠。”朱培華希望用美好的音樂傳達一份真摯的心聲:“我愛我的家鄉,我愛中國這片熱土。”(嚴 瑜 周伯洲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8日   第 08 版)

            責編:張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