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男子強行沖門夾傷頭后狀告地鐵公司 法院:乘客全責

            2019-02-27 20:55:53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2月27日電 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地鐵屏蔽門已開始關閉,葛某卻懷僥幸心理,強行上車,導致頭被屏蔽門夾傷。

            受傷后,葛某將上海地鐵第四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四公司)訴至法院。

            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了該起案件,認定地鐵四公司作為公共場所管理人,在安全保障義務履行上未有過錯,是葛某自身未盡到應有的謹慎注意義務。

            乘客強行上車頭被夾

            狀告地鐵公司

            2018年6月6日16時許,在人民廣場站乘坐地鐵八號線時,葛某因未聽到列車關門提示,在上車時,頭被車門夾傷。經醫院診斷,葛某為頭部外傷。在事發后,葛某將地鐵四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地鐵四公司賠償醫療費1.2萬余元及住院伙食補助費110元。

            經查明,據地鐵監控錄像顯示,在葛某上車時,站臺屏蔽門已開始關閉,葛某隔壁車門處候車的乘客后退等候。而根據葛某提供的手機視頻顯示,蜂鳴器響幾聲后,列車車門關閉。

            在庭審中,地鐵四公司當庭認可視頻的真實性,并陳述事發時,車門警示燈正常且事發時,車門無故障。葛某則當庭陳述,自己當天乘車時未聽見蜂鳴聲,車門警示燈一直亮、無閃爍提示,且開關門時間不固定是導致自己受傷的主要原因。

            法院審理判乘客全責

            一審法院認為,葛某在站臺屏蔽門已開始關閉時仍上車,而同時間,其他車門處的其他乘客則后退等候;地鐵四公司車站屏蔽門上方的指示燈正常,屏蔽門上亦張貼了相關安全提示標識;葛某也表示未聽到蜂鳴聲,而非車輛本身無蜂鳴聲,故葛某無證據證明地鐵四公司未盡合理范圍、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義務,相反其自身未盡到應有的謹慎注意義務。

            至于葛某認為列車開關門時間過短,再多開一兩秒則不會受傷,因列車運行有其自身規范,若等乘客全部上下車完畢后再關門,將影響列車準點及行車安全。

            一審法院據此駁回了葛某的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葛某上訴至上海三中院。葛某認為,當屏蔽門開始關閉時,自己的身體已經進入屏蔽門,故涉案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屏蔽門關閉時門燈未閃爍,地鐵四公司未盡到安全警示義務,且地鐵四公司未就地鐵擁擠提供人流疏導服務,未盡安全保障義務。

            上海三中院審理后認為,如葛某認為地鐵四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應對地鐵四公司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并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葛某認為,地鐵四公司應承擔責任的理由,主要是認為涉案車廂在車門關閉時,門燈未閃爍,且無蜂鳴聲,安全警示提示不足。

            但根據雙方在一審中提供的證據,葛某的致傷原因是在屏蔽門已經開始關閉時仍強行上車,對于自身可能被屏蔽門夾傷的后果,仍存僥幸心理。

            此外,一審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認定地鐵四公司作為公共場所管理人,在安全保障義務履行上未有過錯,有充分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并無不當。

            網友評論

            1551270947444192.jpg

            地鐵提示:

            門燈亮、蜂鳴響

            表示車門、屏蔽門即將關閉

            一定要注意安全

            1551270985213168.jpg

            1551270990651604.jpg

            寧等一輛車

            不闖一扇門

            文明乘車,人人有責!

            責編:耿佩、袁如霞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