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新時代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一個美好向往。在贛榆區黑林鎮,群眾的這一愿景正逐漸變為現實。黑林鎮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已是層巒疊翠、花果飄香,“嫁人不嫁黑林漢”已成為歷史;曾經的窮山溝,已經蝶變成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銀山”、城鄉居民休閑度假的“果香園”。黑林鎮來之不易的巨變,離不開全鎮發展的“領路人”———贛榆區政協副主席、鎮黨委書記馬秀云
客商信任的“好姐妹”
要想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需要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基于這樣的理念,馬秀云堅持打真情牌、交客商友,加大農業招商力度,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黑林之路”。
馬秀云,今年45歲。1997年,她畢業于南師大。當年,她懷著為老家鄉親做點實事的樸素追求,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分別在石橋中學、贛榆職教中心任教。2005年考上縣紀委的公務員,2008年4月起先后在贛馬鎮、歡墩鎮工作,在贛榆西部山區鄉鎮一干就是10年。
2013年2月,馬秀云任黑林鎮鎮長。恰逢江蘇沃田集團為了上市,亟須擴大藍莓種植規模,卻沒有多余的土地。曾經專職在外招商一年半的馬秀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黑林鎮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鎮黨委書記的支持下,馬秀云負責項目建設,全力以赴開展客商對接、協調服務工作。
鎮里沒有用地指標,馬秀云就帶領國土等站所人員上縣、到市、進省匯報爭取。半年時間,走這個程序、補那個手續,不知來回跑了多少趟。經過她的努力,終于成功地把3000畝基本農田調成一般農用地,其中2000畝用于擴大藍莓種植面積,1000畝作為項目深入發展的預留地。
馬秀云務實的作風、真誠的服務,深深打動了沃田公司負責人,堅定了他們在黑林發展壯大的信心。沃田公司從2011年3000畝藍莓種植起步到目前的8000畝規模,從僅是藍莓種植到現在的集藍莓研發、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經營。沃田公司在黑林鎮近8年的時間里,累計投資達3.5億元,相繼建成藍莓研發、冷藏、分選及深加工中心,成為全國單體種植規模最大、唯一藍莓全產業鏈新三板上市公司。目前的沃田公司,年銷售額已達3億元、利稅5000萬元。
大事難事最能考驗人。2016年元月,剛上任鎮黨委書記的馬秀云,就接到了一個“燙手山芋”。投資獼猴桃基地的四川某公司資金鏈斷裂,無法兌現600余戶村民1600畝地的租金。拿不到租金的數百名村民,情緒激動地堵在鎮政府門口,人群中不時爆出粗話。
面對上訪群眾,馬秀云沒有回避。她自己只身上前,鄭重地向村民承諾:“土地租金一定會補給大家,政府沒錢我自己墊上。”看著這位衣著樸素的女書記親自來解決問題,開始還吵吵嚷嚷的人群,逐漸安靜下來。村民們聽到解釋,帶著懷疑,陸續回家。
此時,離春節還有3天時間。群眾沒錢,怎么過年?馬秀云連夜趕往成都,一直蹲守到除夕的晚上,才等到外出躲債回家過年的老總。看到“從天而降”的馬秀云,老總愣住了。馬秀云為民討債的執著精神,感動了他。他二話沒說,把手里僅有的7萬元錢轉給了她,并同意將獼猴桃基地折價賣給黑林鎮政府償還地租欠賬。
春節假期,是家人團聚的節日。“追債”回來的馬秀云沒有歇歇與家人團圓,而是接著利用在外贛榆籍能人回家過節的機會,依托他們的人脈資源,四處奔波走訪客商推薦獼猴桃基地。“獼猴桃基地問題不解決,心里堵得慌,年都沒法過。”馬秀云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黑林鎮北緯35度無可替代的區位優勢、獼猴桃廣闊的項目前景,以及馬秀云作為鎮黨委書記良好的個人口碑,吸引了多家實力雄厚的公司前來實地考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連云港紅果林公司就出資1200萬元,將獼猴桃基地全資收購。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地租問題,還為村集體每年凈增收益200萬元。今天的紅心獼猴桃基地,年產獼猴桃300萬斤,單體種植規模已是全省最大。
2017年為抵御藍莓種植風險,馬秀云與沃田集團達成協議,由沃田制定保護價政策,以高于市場價收購農戶的藍莓。在馬秀云的主導下,黑林鎮政府在全區率先建設電商中心,組建電商協會和村級電商服務站,注冊成立“果香黑林”公共服務平臺及品牌商標,開通網店200多家。去年底,全鎮電子商務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馬秀云還利用客商考察獼猴桃基地的機會,積極包裝、推介多個優質項目,先后促成金傲來、農發集團等公司落戶黑林鎮。現在的黑林鎮,已經形成了河西-富林-秦埠地獼猴桃、大樹藍莓、富林紅桃、新埠地蘋果、蘆草溝黃桃、石溝現代農業等特色鮮明的綠色產業體系,真正實現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個爛尾項目招來一批產業,綠了荒山,富了農民,在贛榆傳為佳話。
馬秀云借力特色水果產業的發展,順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鼓勵村集體和老百姓依托龍頭企業致富,加快農民脫貧步伐。目前,全鎮的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其中富林村集體年收入超百萬,河西、石溝等6個村集體年收入超5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6萬元。
群眾信賴的“好書記”
谷賤傷農、谷貴傷民。2015年,黑林鎮千畝紅桃大豐收。但市場價格低迷,眼看著又鮮又大的紅桃要爛在地里,馬秀云發了急。她一邊組織人員網上銷售,一邊發動鎮三套班子領導推銷,成功避免了果賤傷農的事情發生。馬秀云的一件件實打實的好事,贏得了黑林群眾的認可。“馬書記的話,老百姓信。”鎮水利站站長鄒躍說。
為改變黑林臟亂差的形象,馬秀云整合資金4000余萬元,實施“精致小鎮”建設工程,推進鎮區主要街道黑化、美化、亮化。這項工作剛開始有的老百姓不理解,甚至有的說是“窮干凈”,工作難以開展。馬秀云有空就往村里跑,與村干部現場辦公。馬秀云經常說:“村子就像一個姑娘,穿著樸素不要緊,干凈齊整是必須的。”在馬秀云努力推動下,村里的違章建筑,草堆、糞堆、垃圾堆等“三堆”,很快被順利清除。
黑林三村橫在村街中心的13棟老房子,引起馬秀云的注意。周邊村民不無怨氣地告訴她:“這些房子18年沒有拆下來,擋在正路上,出行往來真礙事。”馬秀云親自召集村干部分析原因。2001年村里建設中心街,拆遷戶中有一位是時任村書記的弟弟。他堅決不拆,導致了這個問題長期遺留下來。
馬秀云了解到事情的成因后,立即來到那位老書記家里,讓他做弟弟的思想工作。見到馬秀云登門,老書記被馬秀云干事的認真勁打動了。因他的弟弟常年在外,老書記冒著被弟弟埋怨打上門來的風險,自己把他弟弟的房子給拆除了。其他的拆遷戶也紛紛行動,主動把房子拆掉。村民們在微信群“美麗黑林”中高興地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女書記李傳花,給咱們修了‘連心橋’;今天的女書記馬秀云,為我們打通了18年的‘堵心路’。”
馬秀云始終心系百姓、矢志為民。她經常入村走訪,了解民情,為民解困。在半路村孫老漢家里,看到63歲的孫老漢蜷縮在露出棉絮的棉被中,破舊的房子四處漏風,馬秀云驚呆了。孫老漢年輕時在工地摔傷癱瘓,新婚妻子棄他而去,生活十分凄慘。了解情況后,當天她就買來棉被和許多生活用品,讓人送給孫老漢。
馬秀云的一位親戚家蓋房子,有兩個建筑工是黑林人。當得知馬秀云是房主家親戚,他們由衷地夸贊:“我們黑林的女書記好,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馬秀云的父親聽說后,非常高興。
干部信服的“好班長”
曾經發生的一件事,讓黑林全鎮干部深受打擊。一位班子成員到區某局協調工作。因為對考核不服氣,就多說了兩句。該局的一位中層干部脫口而出“黑林不倒數,誰倒數。”這句話,讓黑林的干部認識到“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除了實干苦干,沒有別的路”。
然而,近幾年取得的從未有過的發展成績,也讓一些干部沾沾自喜。這幾年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實在太辛苦,該讓大家歇口氣了。面對這些不良思想傾向,馬秀云及時敲響警鐘。在全鎮干部大會上,她指出“大家既要看到差距而不氣餒,也要看到成績充滿信心。黑林現有的發展,離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差距還很大。黑林的發展,需要全鎮干部有‘精氣神’,必須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
馬秀云作為班長,主動帶頭,做好表率。她把家庭拋在一邊,夜以繼日工作。白天,經常在鎮里和上級部門之間來回跑。晚上,帶領班子成員研究工作,經常到深夜十一二點。帶好班子,還要帶好隊伍。她經常帶領黨員憶初心、強黨性,提出“組織共建、產業共興、發展共享”的黨建思路。通過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企業、村黨組織和黨員、村民共畫“致富同心圓”,取得黨建與發展的融合雙贏。
2017年底,在黑林鎮開展省衛生鎮創建的關鍵時期,馬秀云由于過度勞累高燒39攝氏度。每次在辦公室拔下吊瓶,她就很快出現在鎮區街頭。同事們心疼她,“馬書記,您休息吧!有我們在,不會給您臉上抹黑。”馬秀云則說:“在辦公室心里不安,和大家一起干,我心里踏實。”在全鎮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林鎮順利通過省衛生鎮驗收。
為大家就顧不了小家。馬秀云的丈夫仲偉濤在區農辦工作,家里的事情全由他張羅。兒子兩次骨折,她都因為工作忙,沒有陪在身邊。她父親身體不好,一次病倒住院,她沒能前去陪伴。心疼女兒的父親還特別囑咐家里人,不要告訴馬秀云。老人家最愛看贛榆新聞,他想馬秀云的時候就會打開電視,希望在上面多看到女兒的身影。
在馬秀云的帶領下,黑林鎮先后被評為全省“藍莓小鎮”“江蘇最美百果園”省生態文明鎮;市2017年農業類十強鎮第一名;2017年全區目標考核,黑林鎮破天荒獲得一等獎。馬秀云的努力,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去年10月,她獲得2018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當選為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省婦聯執委,今年1月當選為贛榆區政協副主席。
“九條嶺,多彩田園;四季節,果香黑林。”馬秀云和她的同事們信心滿滿,在生態優先、富民增收的大道上闊步前行。隨著集水果種植、加工及鄉村旅游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示范區的運行,黑林鎮這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休閑小鎮,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圖文:連云港市委組織部 文章來源:“連云港黨建云”微信公眾號)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