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穿越千年看雁塔·博物館之夜

            2019-02-27 13:34:16     來源:海外網

            夜燈初上,“穿越千年看雁塔·博物館之夜”系列活動于2月26日晚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如期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共西安市雁塔區委、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政府、陜西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本次活動是雁塔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大西安博物館之城”建設的指示精神,圍繞“旅游+博物館”融合發展戰略,開展的“博物館之夜”系列主題活動之一。旨在弘揚雁塔區博物館文化,促進雁塔區“博物館之城”建設進一步發展,科學地推動“旅游+博物館”產業的發展進程,打造雁塔旅游新IP。

            圖片1.png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博物館換上斑斕的新裝,你是否想過,那些陳列著的珍貴文物,可能會在夜晚蘇醒過來,玻璃里的龐然大物其實是會動的,畫上的人物也好像活了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生動鮮活……

            圖片2.png

            主會場活動:穿越千年看雁塔·博物館之夜公益活動

            活動現場,通過“穿越千年看雁塔·博物館之夜”演藝節目,讓更多人讀懂雁塔人的前世今生,感受時光之美與永恒之魅,領略藝人代代相傳的手藝,品味中國漢唐文化。

            圖片3.png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曾經創造出優秀燦爛的文化,國家的強大需要文武雙方的和結合,我們不僅需要強大的國防現代化軍隊,更需要走向世界的中華文化。

            圖片4.png

            啟動儀式

            現場還舉辦了“博物館之城”及“歷史文化進社區”啟動儀式, 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雁塔區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好的感受、學習、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雁塔“博物館之城”的旅游新名片。

            圖片5.png

            分會場活動:

            通過國寶廳“天馬行空”專家沙龍活動、唐代壁畫珍品館“唐韻胡風話雁塔”精品導賞活動、青少年活動中心“秦歌漢舞頌雁塔”陜歷博志愿者誦讀會3個系列分會場活動,讓廣大市民、游客在互動體驗中更加深入了解博物館的文化魅力。

            圖片6.png

            “天馬行空”——國寶廳專家沙龍活動

            國寶級文物“鎏金銅馬”于1981年陜西省興平市茂陵出土,其原型是漢武帝時期經由絲綢之路引進的外來優秀馬種,既是漢代養馬業興盛的體現和漢代馬文化發達的見證,也是大漢帝國時代精神的縮影。通過講述“鎏金銅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內涵,旨在凸顯漢武帝時期大漢帝國敢于開拓、勇于進取的時代精神。

            圖片7.png

            本次活動呈現出場景設計、演藝節目設計和互動體驗設計三大亮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文物活起來”。通過舞美還原建筑本身(張錦秋設計)魅力與氣勢,以建筑為載體去還原文化本身的特色,并以山水作為造型載體制作文化墻展示雁塔文化旅游的魅力。以視頻和情景舞臺劇的形式相結合展開節目,以舞臺劇演繹國寶文物“鎏金銅馬”的前世今生,以鼓樂演奏敲響雁塔旅游的新篇章,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產生別樣的創新效果。專家、市民、小朋友共同解讀國寶文物、暢游唐代壁畫珍品館、誦讀“秦歌漢舞”,近距離觀賞《國家寶藏》展出的“明星”文物,切身體驗中國歷史文化的宏偉和深邃。

            圖片8.png

            目前西安共有博物館137座,是全國僅有的兩座百家博物館之城之一。雁塔轄區博物館資源豐富,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自然博物館、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西安市新夢想影業博物館、西安市健康博物館等各類特色鮮明的國有博物館、院校特色博物館和民間博物館,共同在傳承城市文明、涵養城市品格、表達城市精神、豐富城市生活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雁塔區將立足獨特資源稟賦,探索文商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進一步深挖轄區博物館資源,綜合運用資金扶持、場地協調、稅費優惠等措施,全面優化民辦博物館發展環境,新建成城市記憶等3家博物館,努力將雁塔建成展現中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鮮活載體和靈動舞臺。(文/圖 周曉榮)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