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9-02-27 13:15:49     來源:海外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民族認同層面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系,既尊重“多元”,更強調“一體”,以增強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之“一體”的認同。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習近平同志關于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觀點,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新時代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了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在我國的歷史典籍中,有大量關于不同歷史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記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通過深入研究,生動地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民族認同層面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系,既尊重“多元”,更強調“一體”,以增強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之“一體”的認同。“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56個民族,“一體”指的是由56個民族所構成的中華民族。我們既要尊重“多元”存在的客觀事實,更要認識到強調“一體”對于維護各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維護好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關系56個民族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的滋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把中華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紐帶。只有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與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相一致,中華文化也是“多樣性”與“共同性”的有機統一。多樣性指的是56個民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它體現的是中華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個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體現的是中華文化的根和魂。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深刻認識其多樣性,更要強調其共同性,多宣傳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這有利于強化各民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整體認同。當前,關鍵是堅定文化自信,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所孕育的,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我們在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要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樹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意識和觀念,努力建設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者鄭大華,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7日   09 版)

            責編:周璇、孫熙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