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2月27日電 2月26日,由山東省婦女聯合會、山東省文旅廳、中共威海市委和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主辦的大型紅色民族舞劇《乳娘》新聞發布會暨尋訪乳兒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民族舞劇《乳娘》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成千上萬名觀眾被這一感人至深的紅色經典打動,對“忠心向黨,大愛無疆”的乳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乳娘》以山東民間舞蹈元素為基礎語匯,講述了抗戰時期發生在山東乳山革命根據地的真實故事。1942年7月,中共膠東區黨委決定在牟海縣(今乳山市)組建膠東育兒所,選取乳娘哺育黨政軍干部子女和烈士遺孤。此后10多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員養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軍“掃蕩”和遷徙中膠東育兒所乳兒無一傷亡。該舞劇謳歌了山東女性在崢嶸歲月所展現出的血乳交融、生死與共的人間大愛。
近年來,山東打造了沂蒙黨性教育基地、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等各類教育基地180多個,積極開展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還特別注重加強挖掘闡發,創作推出系列優秀紅色文藝作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積極營造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濃厚氛圍,努力構筑傳承紅色文化的高地,真正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乳娘》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南有沂蒙紅嫂,東有膠東乳娘。在山東的紅色文化中,“紅嫂”和“乳娘”是不得不提的兩個群體。此次,民族舞劇《乳娘》的進京演出,就是創新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用百姓語言講述、以藝術方式表現、借技術手段呈現紅色故事的有力嘗試。這一紅色文藝精品,通過“舞臺”將紅色精神帶來的沖擊直抵人心。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山東人民愛黨擁軍的優良傳統,熱情謳歌了山東紅色革命文化。
近年來,乳山以及整個山東層面不斷深化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的研究闡發,創新傳播載體方式,積極打造山東紅色革命文化名片。除此之外,乳山市還通過創作影視文學作品,組織紅色書畫聯展、圖片展、紅色主題歌曲征集,舉辦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研究乳娘精神等多種形式,喚醒群眾對“乳娘”記憶,讓乳娘精神在交流互動中傳承發揚。在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乳山教學區,每年有700多批次3萬多人的團隊、8萬多人的游客走進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和膠東育兒所紀念館,聆聽黨對群眾“以命相救”、群眾對黨“以命相助”的生動故事。
據悉,《乳娘》民族舞劇今天繼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后續還將在清華大學等高校和全國各地進行巡演。 (文/劉江林 主辦單位供圖)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