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峰山
海外網2月27日電 2月27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就兩岸政黨交流、兩岸軍事互信和兩岸文化往來等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提問,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明天就要滿一周年了,這在一年里,“31條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還會深化落實哪些舉措?謝謝。
安峰山介紹,截至目前,大陸已經有包括25個省區市在內的72個地方分別制定了具體的落實舉措,涵蓋東部地區的全部省份、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份及全部的計劃單列市。不少地方公布了包括政策解讀、辦事流程和聯系電話等內容的實施細則,基本上做到了“條條有案例、項項有著落”;一些地方結合本地的實際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了更多的與當地居民和企業的同等待遇。
安峰山表示,近一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2000余家臺企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的稅收優惠,有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專項資金的支持,有一批優秀臺企中標了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杭州城市名片燈光秀等政府采購項目,有800多名臺胞考取了多個熱門行業的資格,有100多名臺胞獲得各地“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各類榮譽稱號。2018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的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的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創業機構所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特別是臺生、臺青選擇來大陸發展,實現人生理想。
安峰山說:“今后,我們將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做好‘31條措施’的落實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出臺更多惠及臺灣同胞的措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讓臺胞有更多的獲得感。”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朱惠悅、張敏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