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湖南省常德市工業經濟發展奏響春天的號角

            2019-02-27 10:48:55     來源:海外網

            1.png

            2月26日,湖南省常德市委市政府集中召開推進項目建設、工業經濟及開放型經濟工作會議,回顧總結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

            常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睿強調,堅定信心,下定決心。要在肯定成績中堅定信心決心,要在提升認識中堅定信心決心,要在明晰目標中堅定信心決心;聚焦重點,突破難點。必須緊盯重點領域,聚焦關鍵環節,持續精準發力。要千方百計抓項目,要加力上勁抓工業,要創新突破抓開放;激發動力,提升活力。必須向改革要動力,以創新增活力。要完善政策機制,要強化要素保障,要加快科技創新,要優化發展環境;鼓足干勁,保持韌勁。既要有邁開步子的干勁,也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要打好總體戰,要打好攻堅戰,要打好持久戰。

            常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曹立軍強調,狀態至關重要,要振奮精神抓推進,要立說立行、要集中精力、要保持定力;目標至關重要,要突出重點抓推進。要聚焦園區持續發力、要聚焦項目持續發力、要聚焦企業持續發力。創新至關重要,要開闊思路抓推進。要創新工作思維、要創新工作舉措、要創新工作載體。擔當至關重要,要強化責任抓推進。要強化責任分解、要強化責任傳導、要強化責任追究。

            會上,常德市委副書記、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領導小組組長朱水平宣讀了企業個性化獎勵等三項工作考核結果通報。

            常德市政府副市長湯祚國作了工業經濟發展主體報告。2018年,堅定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堅持共識共為,興工氛圍更加濃厚,聚焦項目建設,發展后勁更加充足,主攻產業園區,平臺支撐更加堅實,強化要素保障,工業投入更加給力,開展暖企行動,服務企業更加精準。

            2019年,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增強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以打造產業集群為核心,狠抓優勢產業培育;以增強發展動力為根本,狠抓工業項目建設;以優化發展載體為主攻,狠抓園區提質升級;以培強市場主體為要務,狠抓龍頭企業壯大;以促進融合發展為方向,狠抓發展路徑拓展。創新舉措、強化服務,培優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環境。開展“百名領導聯系百家企業”活動,開展“常德人用常德造”活動,開展“園區友好結對合作”活動,開展“德商回家”活動,開展“企業抱團取暖”活動,開展“常德企業走出去”活動。

            2018年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碩果累累

            全年規模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05.8億元,增長7.6%,增速排名全省第六,為近五年來最高排位;實繳稅金384.7億元,排名全省第二;工業用電量排名全省第三;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9戶,全市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252戶,排名全省第四;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繼續領跑全省,在省政府《關于對2018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予以表揚激勵通報》的考核中,常德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綜合評分被湖南省工信廳評為第一名,由市工信局牽頭的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增規模工業企業、軍民融合工作全部獲省政府表彰。

            常德經開區獲批“湖南省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桃源工業集中區、澧縣經開區獲批省級高新區。

            46家工業企業喜獲個性化獎勵資金2280萬元:

            湖南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全市46家企業喜獲市政府“增長卓越獎”“稅收貢獻獎”“就業貢獻獎”“科技創新獎”等多項獎勵,共分享獎金2280萬元,單項最高獎勵達300萬元。

            工業經濟榮獲7項國家級、38項省級榮譽及獎勵資金1億多元:

            其中,國家級榮譽7項: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8年獲批為國家現代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湖南飛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高強度緊固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獲批為2018年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湖南宏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列入國家廢礦物油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湖南安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列入國家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湖南凱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為2018年全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湖南中泰特種裝備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申報的“湖南中泰特裝企業管理云平臺項目”入選為全國企業上云典型案例。

            其中,省級榮譽38項:有4家企業榮獲全省工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3家企業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18家企業榮獲湖南制造強省建設重點項目企業,21家企業榮獲湖南省小巨人企業,3家企業榮獲湖南省綠色工廠的企業,3家企業榮獲湖南省兩型工業企業,10家企業榮獲湖南省自愿性清潔生產企業,12家企業榮獲省百大重大產品創新項目企業及專項獎勵1100萬元,40家企業榮獲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類)1115萬元,23家企業榮獲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重大產業類)3600萬元,20家企業榮獲省技術改造項目稅收增量獎536.8萬元,2家企業榮獲省百項重點新產品推進計劃項目獎勵20萬元,5家企業榮獲省百項專利轉化推進計劃項目獎勵50萬元,3家企業榮獲省制造強省專項首臺套獎勵項目資金120萬元,2家企業榮獲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獎補資金2345萬元,3家企業榮獲省重點新材料產品首批次應用示范獎勵180萬元,5家企業榮獲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獎勵380萬元,14家企業榮獲省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專項獎勵640萬元,10家企業榮獲省傳統產業綠色改造提升獎勵285萬元,3家企業榮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項資金75萬元,1家企業榮獲省電機能效提升獎勵25萬元,1家企業榮獲省綠色工廠獎勵30萬元,1家企業榮獲省兩型工業企業認證獎勵30萬元,7家企業榮獲省清潔生產獎勵160萬元,18家企業榮獲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36萬元。

            重大項目支撐效應突顯

            2018年新開工億元工業項目103個,總投資350.6億元;新投產億元工業項目57個。常德市還積極對接長株潭綠心區企業轉移,簽約項目20個,總投資15.1億元。

            2018年,新開工億元工業項目共103個,總投資350.6億元。其中,常德經開區16個,投資108.4億元;鼎城區16個,投資49.4億元;漢壽縣8個,投資19億元;桃源縣12個,投資30.3億元;臨澧縣7個,投資11.7億元;石門縣7個,投資59.2億元;澧縣8個,投資15.4億元;安鄉7個,投資18.3億元;津市11個,投資22億元;西洞庭管理區8個,投資13.8億元;西湖管理區1個,投資1億元;武陵區2個,投資2.1億元。

            2018年,新入規工業企業159家,其中,武陵區8家,常德經開區26家,鼎城區16家,漢壽縣18家,桃源縣18家,臨澧縣18家,石門縣21家,澧縣4家,安鄉8家,津市14家,西洞庭管理區7家,西湖管理區1家。

            2018年,全市承接長株潭綠心區轉移企業20家,投資15.1億元。全市工業園區與北京、上海、深圳、佛山等發達地區的18家國家級、省級園區結對友好關系。

            稅收百強企業中,有59家工業企業稅收過千萬元,其中,稅收過億元的企業5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8家、過3000萬元的企業11家、過1000萬元的企業35家。

            2018年,共向工信口申報項目201個,獲批國家、省級項目187個;向上申報資金2.8億元,爭取到位資金1.6億余元。

            急難險重工作圓滿完成

            2018年,在地條鋼整治、散亂污企業整治、水泥企業錯峰生產、石灰土窯專項整治等方面,以及在整治粘土磚及小紙廠等方面,扎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圓滿的完成了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其中,共關閉粘土磚238家,拆除煙囪239個,拆除磚窯238個,新增農業用地2698畝,置換建設用地2242畝;淘汰萬噸以下小紙廠18家,關閉石灰窯1家。

            ?2019年工業經濟發展繼往開來?

            2019年,將在“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的引領下,立足主戰場,當好排頭兵,確保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個確保”:即確保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

            “三個突破”:即千億產業有突破,裝備制造與軍民融合產業年產值率先突破千億;主板上市有突破,力爭新增1家以上主板上市公司;重大項目有突破,力爭引進落戶一個以上實際投資突破50億元的大項目。

            “五個過百”:即凈增規模工業企業100戶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0個以上;新建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園區固定資產投入100億元以上;新增1-2家年產值過100億元企業。

              重點推進“五大行動”:1.堅持項目為王,實施“產業承接”行動。推進配套回常、推進德商回家、推進項目提速;2.堅持園區為基,實施“筑巢引鳳”行動。抓好園區配套、打造專業園區、開展園區合作;3.堅持企業為本,實施“創新成長”行動。思想換新、機器換人、騰籠換鳥;4.堅持產業為核,實施“鏈條延展”行動。特色建鏈、優勢強鏈、開放補鏈;5.堅持環境為要,實施“親商重商”行動。打造成本洼地、創造政策高地、再造服務重地、營造親商寶地。(圖文:劉璽東 邱琪 覃正文)

             

             

            責編:王瑞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