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之際,浙江杭州的多家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遭遇了突如其來的“參觀潮”。據了解,參觀者多是來完成寒假社會實踐任務的小學生及陪同家長。一些熱點博物館,甚至需要排隊幾小時才能入場,而館內的人流密度、展廳的擁擠程度,大大影響了觀展體驗和參觀效果。然而,有的學生和家長排隊進館后,在“第二課堂”刷卡機上簽個到,便匆匆離開。
“參觀潮”變味為“打卡潮”,令“第二課堂”的作用大打折扣。近些年來,許多地方都探索在學校課堂之外,將文博場館等文化資源開辟為學生社會實踐、社會活動的“第二課堂”,對拓展學生眼界和能力、充實學生社會體驗和豐富學生生活十分有益。各地教育部門也出臺了不少辦法,進一步激活課堂內外的活力。然而,倘若不注重引導、不講究方式,導致學生蜂擁而至卻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活動難免流于形式、喪失實效。讓學生在“第二課堂”真正有所思、有所感、有所獲,還需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協力,用好教育引導的指揮棒,共同為“第二課堂”備好課、開好課。( 江 南)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7日 05 版)
責編:季冉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