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倒逼中國金融機構轉型升級
主持人包興安: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從全局高度科學分析金融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就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等方面,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本報就相關焦點問題采訪了專家,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專家認為,隨著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步伐的加快,將會吸引QFII等長期資金入市。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力度,可以提升金融體系的競爭活躍度,增加融資渠道,提升金融產品的多樣性,倒逼中國金融機構盡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形成有競爭力的金融服務能力,進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對于實體經濟而言,有兩大主要效果,首先可以進一步提升資源特別是金融資源和資金的配置效率,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更加充分;其次,進一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彰顯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決心,有利于提振實體經濟的信心。
去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開放措施接連落地。例如,在資本市場方面,去年4月1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6月1日,A股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根據此前安排,MSCI計劃分兩階段將A股大盤股納入因子從5%擴大到20%,實施時間分別將在2019年5月和8月。
今年1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稱,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經國務院批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為完善QFII和RQFII制度,實施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進更多境外長期資金,證監會1月31日宣布擬合并QFII和RQFII制度,并放寬準入條件、擴大投資范圍。
專家認為,目前,合格投資者主要投資于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債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固定收益產品,股指期貨等。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需要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合格投資者投資范圍。
黃志龍表示,完善QFII和RQFII制度是順應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重大進步。大規模引入QFII等境外資金,一方面有利于提升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另一方面對于A股的流動性資金支持也是重大利好。
劉哲認為,擬合并QFII和RQFII制度,是適應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度的適時調整,從資金的實質出發,簡化監管流程、統一監管尺度,更有利于吸引境外資金進入中國市場。
黃志龍預計,2019年特別值得期待的金融開放政策將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相關規劃提出的一系列舉措逐漸在這些地區落地,同時2018年對于外資金融機構股比限制放松或取消,也將在2019年產生一系列效果和真正落地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
責任編輯:楊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