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險資先知先覺提前“上車” 看好非銀機會一整年

            2019-02-27 07:37:0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

              券商股集體漲停行情來得迅猛,讓不少機構投資者始料未及。有人歡喜有人愁,保險資金再次“先知先覺”,春節一過便開始加配券商股,保守預計目前至少已有20%以上的浮盈。

              投資者當下所關心的是,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行情演繹,尤其是經過昨日熱點題材股集體回調,保險機構下一步會作何操作——是見好就收,還是持續做多?后續是否還有加倉的動力和“子彈”?

              提前上車重倉券商股

              2月26日下午收盤后,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經理接受上證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這兩天正在外地調研,沒太關注具體個股表現。”

              波瀾不驚的口吻,并不能掩飾保險機構在此輪行情中的竊喜心情。作為手握萬億資金的“大戶”,春節后的一波正確決策,使得他們成為這輪金融股爆發行情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位投資經理說:“大概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們慢慢開始建倉金融股,春節之后又重點加配券商股。目前來看,至少浮盈超過20%了。”

              據他所知,保險行業內不止他們一家提前上了車。“和主流同業交流下來發現,相較于去年下半年,大家的權益倉位基本上都抬升了。在這輪行情中,不少保險機構都主動加配了金融股。”

              其實,上證報記者一周前就曾報道過:部分主流保險機構已從前期的試探性買入轉變為戰略性加倉,重點配置的就是受益于股市反彈和科創板的券商板塊。

              背后的原因:一是,A股利好因素明顯增多。無論是資金面還是技術面,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因素,均對市場有利,可支撐A股持續反彈。二是,季節性因素驅動保險機構加倉。一般而言,春節后大量“開門紅”保費入賬,客觀上將倒逼保險機構進行投資配置。

              目前未到目標倉位

              保險機構下一步怎么操作,是目前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綜合多家保險機構的內部觀點來看,內部政策與外部環境積極向好,去杠桿、貿易摩擦、全球流動性收緊等去年引發A股下跌的主要因素均趨于緩和。基于后續仍有利好待落地,將推動行情繼續向前,預計中短期市場仍將維持偏強運行。尤其是金融供給側改革將極大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另外,從增量資金來看,北向資金持續流入,兩融余額大幅反彈,機構被動加倉,散戶聞風進場。一家中資保險公司內部觀點認為,在情緒和資金的驅動下,A股行情正反饋自我強化。“至于昨日熱點題材回調,在市場預期之內。這一波行情不會一蹴而就,其間不排除伴隨波動,但總體上我們看好2019年一整年行情。”

              “目前,我們的權益倉位只加到了11%至12%,雖然不可能到達30%上限,但離內設的倉位目標還有幾個點的加倉空間。公司在市場波動調整時,會積極把握加倉的機會。”一家大型保險機構人士對記者說。

              看好非銀一整年

              至于今年重點配置哪類股票,綜合多家保險機構的內部觀點:券商板塊的投資機會將貫穿2019年一整年。

              此外,受訪保險機構一致認為,其余受益于改革且彈性較高的非銀金融股,也會提供給投資者斬獲絕對收益的機會。

              同時,他們會密切關注行情的擴散和輪動,依此來進行適當的調倉。

              另外,一些可博取彈性的主題投資概念股,也進入了一些擅長波段操作、把握結構性機會的保險投資經理的視線。這些個股主要集中在5G、創投、折疊屏、芯片國產化、新能源汽車、粵港澳大灣區等領域。

            責任編輯:曹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