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2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豐富的內涵,為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他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金融風險總體上趨于收斂狀態。
潘功勝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但是,金融服務的供給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金融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我國的金融業態以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發展嚴重不足。在間接融資中,又以大中型銀行為主體,并且商業銀行內部的制度政策安排、技術能力、內外部激勵約束機制也不健全。
他指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豐富的內涵,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際效果。堅決防止金融業脫實向虛、自我循環。
第二,堅定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破除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股權融資渠道,提升資本市場發展質量。
第三,優化大中小金融機構的布局,發展定位于專注微型金融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和信貸市場體系。
第四,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塑金融機構的經營理念、服務模式、風險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
關于當前的金融風險形勢,潘功勝介紹,近年來,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我國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已經暴露的金融風險正得到有序處置,金融風險總體上趨于收斂狀態。
“但是,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金融風險出現一些新的演進特點,防控風險的優先序也發生一些變化。”潘功勝指出。
為此,人民銀行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穩妥有序處置重點領域風險。繼續推動結構性去杠桿。加大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有序處置信用債券違約風險。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有序化解存量。高度重視防范化解跨市場、跨區域風險傳染。堅決治理金融亂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金融犯罪和金融腐敗行為。
第二,加快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要改進金融監管,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加快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破產機制。
第三,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的主體責任。
潘功勝強調,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平穩處置化解各類風險。
關于金融改革開放,潘功勝稱,人民銀行將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精神,擴大金融服務業雙向開放,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同時,要著力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責任編輯:李昂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