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一棵樹里的“千年大計”

            2019-02-27 07:27:07     來源:海外網

            image.png

            【學習小組按】

            京津冀協同發展五周年了!

            五年前,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1月,習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考察中的一個細節很有趣:習近平去看了兩片樹林。

            一片是雄安的樹林。

            習近平來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乘車穿行林區察看林木長勢,并在秀林驛站結合展板聽取雄安新區生態建設總體情況和“千年秀林”區域植樹造林情況介紹。

            image.png

            先建林,再建城。雄安新區設立一年多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植樹造林11萬畝……  “‘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的理念和實踐,贏得習近平的高度肯定。

            image.png

            image.png

            雄安新區白洋淀。《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全文)》指出要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華北之腎”功能;大規模植樹造林,開展國土綠化,構建寧靜、和諧、美麗的自然環境。

            另一片是通州的城市綠心。

            習近平乘車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并沿途察看“城市綠心”植樹造林地塊。

            image.png

            image.png

            通州城市綠心效果圖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為實現后一個千年大計,習近平提出過“每人植幾棵樹”的呼吁,并且多年來一直身體力行。

            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親自在通州種過樹。

            2018年4月2日  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

            image.png

            植樹期間,習近平同參加植樹的干部群眾談起造林綠化和生態環保工作。他強調,植樹造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來這里植樹既是履行法定義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的具體行動。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久久為功、善做善成,不斷擴大森林面積,不斷提高森林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除了在通州,此前的每年開春,習近平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2017年3月29日  北京市朝陽區將臺鄉

            image.png

            習近平表示,每年這個時候與同學們一起植樹,感到很高興。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保護環境、愛綠護綠的意識,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實踐者,積極培育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用自己的雙手為祖國播種綠色,美化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

            2016年4月5日  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

            image.png

            習近平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宣傳新發展理念,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

            習近平指出,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2015年4月3日  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

            image.png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

            2014年4月4日   北京市海淀區南水北調團城湖調節池

            image.png

            習近平來到一棵白皮松旁,揮鍬鏟土填入樹坑中,隨后培實新土、堆起圍堰,道道工序做得認真細致。碧桃、元寶楓、榆葉梅、丁香、西府海棠……習近平接連種下6棵樹苗。

            習近平強調,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各級領導干部更要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保護好每一寸綠色。

            2013年4月2日   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

            image.png

            習近平接連種下一棵白皮松、一棵西府海棠、一棵榆葉梅和一棵碧桃樹。每種下一株樹苗,習近平都和少先隊員一道提桶澆水,還親切詢問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希望少先隊員們從小培養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節約節儉意識。

            習近平還說,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

            2015年4月,習近平參加了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后,《秘書工作》雜志曾做了回訪。其中披露了習近平對植樹活動方案調整的明確指示:

            “是領導到群眾中去,一起參加勞動,不是群眾陪領導。”

            “植樹點要在造林規劃中選,選群眾植樹的地方,不單獨安排。”

            “小學生不要全市選拔,就近組織幾個班參加,一個孩子都不落下。孩子們天性活潑,邊植樹邊玩耍也沒關系,主要是培養熱愛勞動、美化環境的意識。”

            “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飾,坑坑洼洼、雜草叢生也不要緊,鐵鍬和水桶都用現成的。”

            “樹種要根據規劃和地塊的實際需要選擇,不要名貴苗木。”

             …………

            習近平與群眾一起參加勞動,讓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走進每個人的心中,也讓生態文明建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分量更加凸顯。

            資料來源/人民網、新華網、秘書工作

            策劃/東方

            編輯/秦木

            (來源:學習小組)

            責編:姚凌、牛寧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