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三味”中國

            2019-02-27 05:14:28     來源:海外網

            各個城市的夜市成為人們了解當地生活的重要窗口。

            香港深水埗頗有本土特色,平民生活場景里有人情味和更有香港情懷的東西。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認識中國的途徑有很多,味道也是一種。《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有的鄉愁。”這個味道可能是城市行道樹上散發的植物香氣,也可能是家鄉的一道美食,又或者是受觸動之后心底泛起的暖意。這些味道能夠激發我們最敏感的神經,給予我們敏銳的洞察力,在心底留下深刻的記憶。它們共同構成了獨特的“中國味”,成為我們感知中國的重要媒介。

            氣味

            “聞香可識城”

            每座城市、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獨特氣味。

            記得我第一次到昆明,接機的司機師傅一見面就遞給我一支黃玫瑰,淡淡的花香和著細雨鉆進我的鼻孔。那種直入心底的溫暖、清新和一絲甜意,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成為我對昆明的“氣味記憶”。俄羅斯作家麥列日科夫斯基說:“佛羅倫薩特有的氣息就是伊利斯(希臘神話中的彩虹女神)的白花、塵土和古代繪畫的油漆味。”“聞香可識城”大抵就是這樣吧。

            在網友“四夕三只羊”看來,重慶的氣味標簽是冬天的臘梅香:“南山的臘梅開得最早。臘梅香清新素淡,符合重慶冬日微冷的特質,與濃郁的火鍋香味形成反差。”“每年初冬,大街小巷都有賣臘梅的農民,背著大背簍沿街兜售,那香味隨著賣梅人的腳步散開去,輕輕一嗅,很是愜意。”

            最具上海味兒的非梔子花莫屬。當“梔子花——白蘭花……”的叫賣聲開始飄蕩在城市街頭,你便知道夏天來了。無論是在弄堂里,還是在鬧市區,你都有機會遇上賣花人。梔子花通常被整齊地放置在竹籃中,下面還鋪著微濕的藍布。賣花的阿姨或老奶奶會將梔子花編成手環,或是系在紐扣上,一縷一縷飄散的都是“老上海的香味道”。定居上海已13年的王芊,每年夏天都會買上幾朵梔子花隨身帶著,“每次遇見賣花的阿婆,我就會覺得上海還是那個我所熟悉的城市。”

            一年一度的婺源油菜花季又快到了,許多人已將看花提上日程,對他們來說,混著泥土味的油菜花香氣不僅是婺源的標簽,也是慰藉鄉愁的良藥。

            滋味

            最真實的煙火氣

            前不久,廣東順德被網友投票選為“為了吃值得去的城市”第一名。如今,“才下舌尖,又上心頭。”品嘗美食,進而了解當地的人文,已成為人們旅游的重要內容。在美食愛好者心目中,中國的地圖上是一座座各具其名的“風味地標”,例如,蘭州的牛肉面味、青島的蛤蜊味、東北的大蔥味、新疆的孜然味、南昌的炒粉味、西安的肉夾饃味、成都的花椒味等。這些滋味成為不同城市與人們之間的紐帶。

            “中環和廟街檔口多,深水埗的小巷子卻更顯老香港的風味,雜亂無章的鐵皮檔口排在街上,燒烤小炒、粉面煲仔、燉湯煮粥一應俱全,炸豬排、云吞面、絲襪奶茶、煲仔飯、炒海鮮、魚腩茄子煲,各色吃食令人目眩神迷,吃客們或坐或站,講著白話,排隊喧囂,舉杯歡飲,配上鐵皮頂子霓虹燈,更顯無拘無束,和朋友高談闊論,同檔主閑話家常,本身就很美好,很真實,很煙火氣。”網名為“R”的網友這樣寫道,“晚上穿著人字拖和好朋友去大排檔,坐在紅白藍色膠凳上,邊用熱茶洗碗燙杯子,邊叫伙計寫單,吵吵嚷嚷就是一夜,想必這是香港人都做過的事。”香港的市井圖像躍然紙上。

            中文系出身的老徐對浙江紹興情有獨鐘,每隔一兩年總會去上一趟。“你知道嗎,‘臭’是紹興的別樣味道。”老徐興致勃勃地對我說,“臭豆腐、霉莧菜梗總讓我欲罷不能。”因為江南水鄉特有的潮濕氣候,紹興人“發明”了霉莧菜梗,因為其“臭”,“愛者迷戀,恨者崩潰”。如今,魯迅筆下的臭豆腐和茴香豆已然成為游客離開紹興這座城市時的必購品。

            人情味

            最佳“待客之道”

            今年春節期間,香港游客小嬌獨自一人去西藏拉薩旅游,在當地的一家民宿,她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在拉薩的第一天,我和一屋子的驢友們聚在一起看書聊天,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各地旅行時的經歷,累了就靠在沙發上小睡一會兒,民宿老板還貼心地為我蓋上毯子。”小嬌在朋友圈記錄下自己的感受。“這其實是我第一次獨自出門旅游,在我看來,一趟理想的旅行,除了看景,更重要的是看人。”小嬌說,充滿“人情味”的城市能讓自己的旅途變得更輕松,更值得回憶。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城市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是哪里?”答案各式各樣,早餐鋪、水果攤、菜市場、路邊攤、書店、夜市等,無一不是最平常的城市角落。這些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不僅給當地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能帶給外來游客一份安全感和融入感。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選擇去傳統景點之外的地方走走看看,過一天當地人的生活。因此,旅游城市需要逐漸學會向“城市旅游”轉變,每一個角落都將成為外來游客打量這座城市的窗口。

            此前,香港旅游發展局推出主打香港特色的旅游推廣項目,重點推薦的是不太繁華、卻頗有本土特色的地方——深水埗,展示的即是隱藏在平民生活場景里的人情味和更有香港情懷的東西,宣傳主題也注重突出人情味。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大眾旅游時代,旅游常態化,越來越像鄰里間的“串門兒”,讓“鄰居”有踏實、安全、受歡迎的感覺,應該成為旅游目的地的“待客之道”。(記者 尹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7日   第 12 版)

            責編:張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