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央行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9-02-26 20:35:23     來源:央視     作者: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

              來源:央視經濟信息聯播  

              潘功勝表示,我國金融業發展過程中,金融服務的供給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金融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我國的金融業態以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發展嚴重不足。因此,人民銀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重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

              今天上午我們財經頻道記者獨家專訪了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在采訪中潘功勝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落實推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這為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根據銀保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達到4588家,已持續兩年增長。農村金融機構增長快速,農村商業銀行由2016年底的1114家增至2018年底的1427家,村鎮銀行從2016年的1443家增至2018年的1616家。

              不過,潘功勝也表示,我國金融業發展過程中,金融服務的供給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金融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我國的金融業態以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發展嚴重不足。因此,人民銀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重大。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間接融資中,又以大中型銀行為主體,并且商業銀行內部的制度政策安排、技術能力、內外部激勵約束機制也不健全。

              央行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那么,面對金融服務供給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和股權融資發展不足等問題,將在哪些方面推動改革呢?潘功勝也給出了答案:

              潘功勝表示,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將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實際效果。堅決防止金融業脫實向虛、自我循環。針對金融服務供給側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缺陷問題,潘功勝也給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

              堅定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破除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股權融資渠道,提升資本市場發展質量。

              人民銀行將優化大中小金融機構的布局,發展定位于專注微型金融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和信貸市場體系。

              另外,潘功勝還表示,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塑金融機構的經營理念、服務模式、風險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

              初創企業缺少抵押資產 融資渠道有待拓寬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那么對于初創型企業、科技類公司而言,他們在融資過程中有哪些難點和痛點,對于金融改革方向又有哪些具體的需求呢?

              記者走訪了位于上海市長寧區的深蘭科技,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超級獨角獸,目前這家公司已經完成6輪融資,估值達到230億,正在探索研究科創板上市的可能性。創始人陳海波告訴記者,深蘭在成立初期,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因為我們沒有銷售,都是投入。在絕大多數科技企業,它可能前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它都是這種狀態,那么這個時期如何獲得銀行的支持,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好在深蘭及時推出商用產品,在市場上獲得訂單和銷售,從而回籠資金,順利度過了初期最艱難的成長階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初創企業都能像深蘭一樣幸運。

              以醫藥行業為例,制藥企業往往有著研發周期長、門檻高、風險大的特殊性,在發展初期需要專業的投資機構來共同承擔風險。上海的騰瑞制藥,就是這樣一個正處在B輪融資的企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尋求融資的過程中,銀行貸款和股權融資都有著不同的難點。資金鏈包括收貸、續貸的一些壓力,股權融資方面,投資人非常謹慎。

              對于制藥企業而言,最具有含金量的就是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一旦產品研發成功并獲批生產,隨之而來的是20年的專利保護期,盈利周期大大延長,但是這部分無形資產通常無法在銀行端獲得價值認定。

              膳立方集團創始人王延平表示,在銀行這方面比如說,對于這一類高新技術型企業,它沒有這種實物資產,但是它有很多知識產權,是否也可以作為一種抵押,或者通過新建的工廠、設備租賃融資的方式來解決設備購進的問題,總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渠道、更靈活的方式。

              當你老了 如何養老?

              最近,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城企聯動,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為廣大老年人群體提供成本可負擔、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 一時間,養老再次成為百姓關注的話題。我們的記者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街頭海采,聽聽大家對養老的看法。

              記者:您希望的養老會是什么樣的呢?廣州市民:就希望老的時候就去外面多走一走,看一看。就這種一邊游玩,一邊養老可能會更好一點。 相對于年輕人喜歡旅居的浪漫養老方式,中年市民則更加務實一些。

              記者:您了解到的身邊親戚朋友家里老人都是怎么養老的?北京市民:一般都是居家養老,其他的養老院的也有個別的但很少,如果不是空巢的話就是跟子女一塊住的多。

              記者:家里老人一般都是通過什么方式養老?

              北京市民:我這還真沒太了解過,我覺得這個可能更多的看看養老院是不是我覺得人性化管理一些,然后就是離這種自己的居住環境稍微近一些不要太遠。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也是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2000年,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上海戶籍人口的18.3%;到了2017年末,上海的老年人口總數達到483.6萬,占戶籍總人口的33.2%。在虹口區,60周歲及以上老年戶籍人口約占37.93%。這里的老人對養老院養老方式接受度更高。

              上海市民介紹說,(身邊老人)他們都是進養老院養老,因為養老院也有很多優點,一個是老人聚在一起可以互相說說話、解解悶,老年人的活動他們也可以參加一下。然后養老院有專門的護理,相對來說對身體狀況照顧的比較周全一點。

              城企聯動 探索養老新模式

              剛剛出臺的《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就是開展城企聯動,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而一些國有資本早已開始先行先試,探索城企聯動的養老新模式。

              上海虹口區彩虹灣養老院是上海城區最大的公辦養老院,有860多個床位,而且它的食堂和康養設施器材可以輻射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老人們共享。這里多樣配置的套房,以及各種醫療康復設施,處處都體現出方便老人生活的設計特點。

              這家養老院一個多人套間,中間是一個非常寬敞的大客廳,白天大家可以在這里活動。在這邊是一個雙人房,現在剛剛搬進來一對90多歲的老夫妻。我們再到這邊來看一下。這是一個衛生間,我們看到這個衛生間的設計壓高度都是按照輪椅的高度來的,即便是坐在輪椅上也非常方便洗漱。還有像這樣馬桶的旁邊也是安裝了方便起立的扶手。包括我們看到這里洗澡的這個把手,專門有這種38度的恒溫設計,不用反復去調熱水。像這樣的適老化設計,在這里隨處可見。 第一批入住的阮綺壁老人已經92歲了,聽說她要來養老院,全家四世代人一起陪她過來,老太太對這里的環境非常滿意。

              記者:您今年高壽?

              入住老人阮綺壁:我今年92歲。 記者:您到這兒來看了高興嗎?老人:高興,這里條件很好!

              入住老人女兒告訴記者,開始我爸媽來還有點顧慮。來了以后一看,這么開心啊!開心的笑了,進來就笑了。

              政府投資 央企民企聯合運營這個養老院是由上海虹口區政府投資建設,由央企國投集團和一家民企聯合運營。不只是國投,誠通集團、華錄集團等一批中央企業也正開始涉足養老產業。專家認為,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實現企業建設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雙下降,既可以讓老年人購買服務“可承擔”,又可以使企業提供服務“有回報”,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產業正在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

            責任編輯:霍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