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予領獎畫面(圖源:視覺中國)
當華人導演執導的《包寶寶》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新聞剛一公布,一些國內網友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就導演的身份展開爭論。
Domee shi(石之予)是皮克斯動畫短片制作行業的首位華人導演,也是首位女導演。祖籍四川綿陽的她從小在多倫多長大,從Sheridon college畢業后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迪士尼皮克斯電影公司,并根據自己作為華人移民的經歷,設計制作了《包寶寶》。該片講述的是一位華人母親意外遇到一個由包子變成的“包寶寶”,養育“包寶寶”成長的故事。短片既有對華人飲食、練太極等生活場景的描繪,也有對母子親情、子女成長困惑與掙扎的刻畫。影片整體散發著濃郁的中國元素。
然而,網絡上有部分網友卻“杠精”附體,認為導演石之予早已加入加拿大國籍,其執導的短片或將和中國沒有絲毫關系,還對稱贊該片的論調冷嘲熱諷。“抬杠”網友的觀點似乎是強調,只有在中國籍影人獲得奧斯卡獎項才值得稱贊。
對于這種狹隘的心理,公眾需要有正確的認識。近代以來,眾多海外華人華僑積極投身中國建設發展中。比如愛國辦學的華羅庚,海外艱辛創業,仍心念祖國,積極推動華僑團結,回國捐資辦學,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國情懷令人動容。改革開放以來,陳省身、楊振寧等外籍華人也積極回國,興辦教育,推動中國科研水平達到新的高度。這些事例無不說明,身居國外并不妨礙講好中國故事,宣揚祖國文化。對于包括石之予在內的中華兒女,無論其身在何處,只要其通過自身才能和奮斗獲得成就和榮譽,都值得尊重和稱贊。
事實上,熱愛中國、熱愛中華文化不僅不受國籍限制,也不受種族、膚色、文化、宗教的限制。無論是白求恩、斯諾還是薩馬蘭奇、大山,這些外國人無不對中國懷著真切的感情,為捍衛中國獨立、推動中國發展、促進中華文化傳播,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貢獻,也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和尊敬。
今日的中國前所未有地和世界聯系在一起,中華兒女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交往更加頻繁緊密。面對全新的歷史方位,公眾應以更加自信包容的心態看待世界、融入世界,向世界展現中華兒女的氣度和風采。(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孟慶川、牛寧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