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公安部:已打掉“套路貸”團伙1664個 破案21624起

            2019-02-26 10:38: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 張子揚)公安部今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套路貸”新型黑惡勢力犯罪有關情況。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政委曾海燕透露,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套路貸”團伙1664個,共破獲詐騙、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等案件2162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獲涉案資產35.3億余元。

              公安部新聞發言人郭林在主持發布會時表示,“套路貸”就是新型黑惡犯罪的一種。這種新業態的黑惡犯罪為什么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很大?主要是它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一般以民間借貸為幌子,通過騙取受害人簽訂虛假合同虛增債務,偽造資金流水等虛假證據,并以審核費、管理費、服務費等名義收取高額費用,惡意制造違約迫使受害人繼續借貸平賬,不斷壘高債務,最后通過滋擾、糾纏、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暴力或“軟暴力”手段催討債務,達到非法侵占受害人財物的目的。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政委曾海燕通報,“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隱蔽性強、獲利快、收益高且易于復制傳播,危害極大。

              一是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許多受害人一開始貸款金額很小,但在犯罪嫌疑人的“套路”和威逼利誘之下,很快就背負上巨額債務,有的受害人為此傾家蕩產,只能賣房還債,甚至被逼自殺。

              二是擾亂正常金融秩序。“套路貸”團伙普遍不具有金融資質,以民間借貸為幌子從事非法放貸活動,表面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借款人簽訂的是年利率24%的借條合同,而實際還款中往往是按照超過2000%收取利息,遠遠超過法律規定標準。

              三是衍生出多種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為催收債務,一般采取辱罵、恐嚇、威脅等軟暴力手段,有時還伴有暴力型犯罪行為,涉嫌非法拘禁、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多種違法犯罪。

              四是影響社會穩定。一些“套路貸”借助網絡平臺,從線下向線上蔓延,由傳統的接觸式犯罪轉變為新型非接觸式犯罪,侵害的群體人數更多、范圍更廣,社會危害大。

              對此,公安部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打“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一是將從事非法討債、高利放貸以及“套路貸”的黑惡勢力列為公安機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打擊重點;二是積極推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出臺了《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打擊“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三是掛牌督辦一批“套路貸”黑惡案件,派出十余個專家組赴多地實地督導案件偵辦工作;四是主動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對“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套路貸”線索、部署各地進行打擊。

              曾海燕透露,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套路貸”團伙1664個,共破獲詐騙、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等案件2162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獲涉案資產35.3億余元。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下一步,全國公安機關將嚴厲打擊“套路貸”類違法犯罪活動作為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具體舉措,充分運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提高分析研判和發現預警能力,不斷提升打擊能力水平,并積極會同有關行業監管部門,集中約談一批網絡借貸平臺,進一步規范網絡借貸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治安大局穩定。

              同時,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防范意識,選擇具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準確評估個人還款能力,量入為出,理性借貸,不要輕信沒有資質的非正規公司發布的“無利息、無擔保、無抵押”的虛假宣傳廣告,避免落入“套路貸”陷阱,遭受財產損失和不法侵害。(完)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