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圖源:今日俄羅斯網)
海外網2月26日電 當地時間26日凌晨,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Mahammed Javad Zarif)在個人社交平臺賬號上發布消息,宣布辭去外長一職。隨后有外媒推測扎里夫辭職或與美國對伊朗的敵意有關。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今日俄羅斯網報道,扎里夫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我真誠地為無法繼續服務民眾和在職期間的所有缺點道歉,”并補充說“要積極和樂觀”,但并未說明辭職的理由。
隨后伊朗外交部副發言人阿巴斯(Sayyed Abbas Moussawi)在接受伊朗國家通訊社的采訪時證實了扎里夫辭職的消息。伊朗半官方性質的法爾斯通訊社也對此事進行報道,但稱目前尚不清楚伊朗總統魯哈尼是否接受請辭。
2019年1月就曾有多家伊朗當地媒體曝出伊朗將退出“伊核協議”、外長扎里夫辭職的消息,但很快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進行辟謠。
扎里夫辭職的原因引發外界猜測。有分析人士指出扎里夫辭職可能標志著伊朗同西方進行接觸的外交政策宣告結束。分析人士稱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持續的敵意,比如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等,或是扎里夫辭職的原因之一。
“伊核協議”的支持者、伊朗裔美國人全國理事會前主席帕爾西(Trita Parsi)表示:“如果扎里夫被取代,至少可以說明一個層面的問題,即美國對‘伊核協議’的攻擊將會引發伊朗的政治危機。”他還補充說未來“伊核協議”的另一位支持者,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莫格里尼(Federika Mogherini)也將下臺,帕爾西告誡稱:“這可能預示‘伊核協議’的前景將更加黑暗。”
不過帕爾西也強調雖然扎里夫已遞交辭呈,但“并不意味著故事的終結”。前不久美國在波蘭召開中東峰會討論伊朗問題,對此扎里夫做出強硬回應,他的表現在伊朗國內也受到歡迎,因此辭職一事也要考慮伊朗民眾的反應。
扎里夫自2013年以來一直擔任伊朗外交部長一職,也是“伊核協議”的關鍵設計者之一。扎里夫1981年離開伊朗前往美國留學,1981年獲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本科學位,1984年獲丹佛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學位,隨后在1988年獲丹佛大學博士學位。(海外網 魏雪巍)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魏雪巍、姚凱紅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