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評論:馬云何以能放言支付寶若丟錢將全賠

            2019-02-26 07:40:53     來源:上海證券報
            張 銳

              張 銳

              在平臺已扎建得異常牢固的前提下,阿里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耕細作必將會使平臺邊際無限延伸,對企業的有機粘連與武裝賦能還會更強大。隨著集群式技術創新及成果落地,阿里也由商業型公司變身科技型公司。

              作為唯一中國公司入選《財富》雜志年度大滿貫獎項“藍絲帶”獎之后,阿里巴巴日前又登上了《快公司》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Top50榜單。阿里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收達1172億元,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家季度收入破千億的企業,同時市值超過4300億美元,晉升為全球第六大互聯網科技企業和國內企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作為我國最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和聚劃算三大業務矩陣除了吸引無數賣家屯兵扎寨及產生上萬億元的年度交易額之外,更具有創新意義的是,既帶動了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專業電商平臺破土而出,又將蘇寧、國美等線下巨頭帶到線上,我國商業由此進入電商時代;同樣,支付寶帶動了微信支付、銀聯云閃付等燦若星辰般第三方支付工具的落地。顯然,阿里的創新是以互聯網頭部企業的引擎之力帶領一個商業時代的躍遷與進化。不過,針對商業形態與消費金融層面的賦能只是阿里創新因子的一個功能維度,其在技術上的全新突破與超越還將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中國第一大云計算公共服務陣地,阿里云不僅擁有單集群規模上萬臺服務器的通用計算平臺,而且建有14個大型數據中心。在內部,阿里云運行著數百萬家客戶的電商網站、ERP、游戲和移動APP等各類應用和數據,對外,阿里云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個云計算聯盟——云棲小鎮聯盟,吸引了眾多上下游優秀企業融入其中,僅大本營浙江地區就有近200家工廠入駐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系統。積跬步,成千里。阿里云眼下已成長為世界“三朵云”之一,排在亞馬遜云、微軟Azure之后。最新數據顯示,阿里云2018年營收破200億元,成為亞洲最大云服務商。

              依托云的力量,阿里厚積薄發推出了快步進軍物聯網(IoT)領域的“達爾文計劃”,而且經過四年的持續滲透與布局已然成型,即“一朵云、兩個端、三類伙伴、四大領域”。“一朵云”指阿里云物聯網使能平臺,“兩個端”指在設備端和邊緣端分別部署了AliOS Things物聯網操作系統和IoT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三類伙伴”包括開發者、芯片/模組開發商、合作伙伴,“四大領域”指城市、汽車、生活、制造四大物聯網核心領域,據此搭建起了一個“平臺+硬件+軟件+開發者+市場”的全生態鏈物聯網系統。

              策應進入物聯網的步伐,阿里也開始涉足芯片。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除全資收購嵌入式CPU設計公司中天微之外,還成立了名為“平頭哥”的半導體有限公司。就像當初將公司名稱定為“阿里巴巴”及將物流系統定名為“菜鳥”那樣,馬云給半導體公司命名也特講究。“平頭哥”是非洲大草原的一種很兇悍、無人敢惹的蜜罐,有著激情澎湃、頑強執著、聰明樂觀、勇猛皮實的精神。在馬云眼中,開發與制造芯片并不像阿里平臺拉來電商企業或聯合幾個巨頭扎起物流骨架那樣的立竿見影,需要持之以恒與鍥而不舍。

              阿里所要攻下的芯片“堡壘”主要有兩個,一個是NPU(神經處理芯片),加強數據處理能力,第一款名為“AliNPU”的芯片最快預計在上半年底正式亮相;另一個是嵌入式芯片,主要用于更多數據獲取。此外,阿里還在致力研發量子計算芯片。物聯網是阿里浸淫很深的地帶,相比于手機芯片,阿里在這一領域研發芯片,更有希望實現彎道超車,而且還能在物聯網陣地打下一個堅實的鉚釘。

              《快公司》對阿里獲得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稱號給出的理由是:“引領人工智能走向市場。”阿里在人工智能發力不足四年,已先后發布了虛擬購物助理機器人“阿里小蜜”、可視化人工智能平臺DT PAI及ET機器人,且旗下不少產品的智能化進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以支付寶為例,作為風控大腦的CTU第五代AlphaRisk完全依靠的是Ai智能驅動。系統由四大模塊構成,“Perception”,即對感知外部風險態勢,提前預警風險和黑產攻擊;“Ai Detect”,即極大提升風險識別準確率,落地深度學習和知識圖譜等創新算法;“AutoPilot”,即基于風險勢態自動調整風控策略,極大減少人工干預;“Evolution”,即在線自動更新風險模型,提升風控引擎的對抗性。如此智能化的嚴密風控,難怪馬云能拍著胸脯夸下“支付寶的錢如果沒了就全額賠償”的海口。

              無論云計算深耕還是物聯網布局,抑或芯片開發和人工智能拓展,除了需要厚實的真金白銀外,更須仰仗雄厚的技術支撐。對此,不該忽視阿里巴巴達摩院的勢能與力量。這所成立不到兩年的研發機構目前在內部創建了基礎算法實驗室、智能實驗室、量子實驗室、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等多個單元,聚集著25000名技術工程師和500多位博士,后面還有36個合伙人為其站臺撐腰,即將面世的“AliNPU”芯片就出自達摩院的智能實驗室之手,與之同時出世的還有世界最強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按計劃,達摩院將在亞洲、美洲、歐洲建立全球三大分部,并在全球多個城市成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在眾多國際國內頂尖高校合作成立聯合研究所。由此可預判,在平臺已扎建得異常牢固的前提下,阿里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耕細作必將會使平臺邊際無限延伸,對企業的有機粘連與武裝賦能還會更強大。

              隨著集群式技術創新及成果落地,阿里正由商業型公司變身科技型公司,這也是無數中國企業遞進演化的一個美麗縮影。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李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