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你會在投資決策時加大壞結果權重比嗎

            2019-02-26 07:37:02     來源:上海證券報

              □郝旭光

              為防范過度樂觀認知導致失誤,投資,任何時候,強化風險意識非得放在首位不可。盡量全面分析和衡量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在決策時還應加大壞結果的權重比例。畢竟,沒有誰的運氣會好到在長時期內超過市場平均盈利水平。

              人的記憶總是有選擇的。曾經盈利等以往的成功經歷,會導致投資者深信此類事以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大增。正如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所言,“人對于做的還可以的任何事,會傾向于對自己的表現過分樂觀。”正是這種過度樂觀的認知,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認為好運與自己相伴,牛市、牛股、盈利與自己關系密切,至于壞運氣,似乎總會降落在某種特定類型的人身上,比如那些從跳廣場舞轉戰股市的大媽們。

              依據這些年來行為經濟學家對股票投資中過度樂觀心理的追蹤分析,股票投資過程中過度樂觀認知,首先表現在投資者傾向于相信,牛市、牛股、盈利等好事眷顧自己的可能性比眷顧別人的可能性高,而熊市、熊股、被套、虧損等壞事光顧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比降臨到別人身上的可能性要低。在評估牛市、牛股、盈利等好事“關照”自己的概率時,投資者越希望看到(越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就越相信它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比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可能性高。而在評估熊市、熊股、被套、虧損等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時,總以為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比發生在其他投資者身上要低得多。這與本欄之前討論過的過度自信心理密切相關。對于自己認為越可能發生的事件,例如牛市來臨、將抓住牛股等,投資者越相信它們發生到自己身上的可能性高于發生在一般投資者身上。

              筆者在證券營業部隨談各類投資人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他不行”。“他不行”,潛臺詞不就是“我行”?這種看似率性的表達,恰恰體現了這些投資者過度樂觀的認知。

              股票投資過程中過度樂觀認知的另一種表現,是對市場與上市公司的分析常常淺嘗輒止,風險意識弱化。因為過度樂觀,投資人常常在選擇股票和進場時機時不做深入的分析,傾向于低估或忽略負面消息對其所鐘情股票的影響,即使關于已選股票的壞消息已經公布,依然會輕率地認為這家公司是好公司,深信自己的直覺。

              投資者受過度樂觀的影響,更傾向于認為好的公司股票也好,股票好,那股價上漲的幅度就會比別的股票大,持續性比別的股票長。但事實上,股市上很少有公司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股票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牛氣十足的公司難以再保持曾經的高速增長,股價還怎么可能一直在漲?于是,他們對一些所謂的好公司的股票,不管是否被套會一直持續長期持有而不能適時兌現利潤,經常上下“坐電梯”以致被深度套牢。

              個案分析還表明,那些過度樂觀的投資者,不管市場情況如何,總會頻繁交易。

              心理學研究認為,過度樂觀會降低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投資者因傾向于認為自己不會受到傷害,或者認為不幸只會降臨到他人身上,因而沒有采取預防性措施,增加了被套、虧損的可能。一旦風險降臨,就會非常被動。總之,股票投資過程中過度樂觀的最大影響就是忽視風險反而被風險所傷害。

              為防范過度樂觀認知導致失誤,投資,任何時候,強化風險意識非得放在首位不可。無論如何,沒有誰的運氣會好到在長時期內超過市場平均盈利水平。

              要想避免過度樂觀的認知傾向,投資者要正確看待投資中可能出現的結果,盡量全面分析和衡量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尤其要重視壞結果的可能性。在決策時還應加大壞結果的權重比例。

              還有,更重要的是,改變對其他投資者的認識。市場永遠的波動,別人的運氣和水平并不一定比你差,更何況,他們也認為他們比你運氣好、水平高。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上,固然沒有錯,但不能據此就認為別人就沒有有利的因素。股市瞬息萬變,且變化難以預測、控制,充滿了風險。所以投資只能謹慎樂觀。

              投資,首先應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規律。縱觀世界證券發展史,股市上沒有從不失手的“常勝將軍”。杰西·利弗莫爾是上世紀美國投機界的奇才,從白手起家一直做到1929年時的1億美元身價,但因頻繁交易,重倉、多品種交易,先后四次申請破產。曾是王牌投行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超級交易員約翰·麥瑞威瑟,創建長期資本對沖基金,一度擁有40億美元的龐大資本,卻在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中損失殆盡。“股神”沃倫·巴菲特在上周發布的致股東公開信中,公布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18年全年業績。雖然實現利潤40億美元,但由于投資科技股損失較大,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第四季度罕見出現了253.9億美元凈虧損。因蘋果公司股價急挫,市值跌破7000億美元,僅僅一天,巴菲特就損失了28億美元。

              所以,投資者得時時提醒自己,一旦面對牛市行情,該樂觀時自該大膽做多,而到行情發展到高潮時,群情激昂,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了,就需萬分謹慎。切記你的操作水平、對市場的判斷不一定超過其他投資者。這話,或有人不服,那不妨請他曬曬這幾年來的交割單,總結一下,成功概率到底是多少?成功案例中,有多大比例是因為自身的投資技術?有多少比例是“在風口上因而飛了起來”?

              (作者系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曹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