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京世園會:美美與共 融和綻放

            2019-02-26 05:00:04     來源:海外網

            中國館俯瞰圖   潘之望攝

            去年4月,工人在國際館工地吊裝“花傘”   據百度

            多種珍稀植物亮相植物館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泰國園效果圖  北京世園局宣傳策劃部提供

            媯汭劇場施工現場   北京世園局宣傳策劃部提供

            2018年4月2日,一顆鋼質“花傘”在國際館上空緩緩吊起。這一天,作為2019北京世園會主場館之一的國際館,擁有了擬定方案中第一個綻放的花朵。

            數月后,由94把象牙白“花傘”簇擁而成的“花海”在世園會園區絢爛綻放。置身其間,仿佛倘佯在美妙的森林之中。以“花海”為意象,國際館將向世界傳達其“融和綻放”的設計理念。60多天后,它將和其他主場館一道,共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綠色使者們,大家美美與共,分享自己建設綠色家園的成果。

            以花會友 迎八方客

            2016年底,2019北京世園會國際館設計方案敲定: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胡越工作室團隊設計、總建筑師胡越主持設計的方案成功中標。與展示中國植物多樣性和園藝傳統技藝的中國館不同,國際館將承擔“以植物和園藝,會八方之友”的重要任務,在室內展示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的花卉植物,舉辦國際園藝競賽。

            既要融和世界各國的園藝風情,又要綻放各國特色,國際館的設計師們匠心獨具,決定打破常規的設計思路。

            “我們想模糊地域、邊界的概念,打破不同文化的邊框。作為國際館,整個建筑不會讓人聯想起某個特定的國家或地區。這里是無邊界的,世界各國的參展方、游客來到這里,就像走進一個大森林一樣。”參與設計的胡越工作室建筑師游亞鵬對本報記者說。

            放眼整個國際館,它包含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總建筑面積22000平方米,是園區內面積最大的場館。地上兩層的國際館分為了南區和北區,兩區以一段空中連廊銜接。館頂簇擁著的94把“花傘”則是國際館的最大亮點。以“花傘”為基本元素,94棵由鋼柱和懸挑鋼梁構成的“花傘”,在頂部的花瓣處互相連接,既對建筑起到支撐作用,又構成了如同“花海”般的屋頂。

            從遠處看,在海坨山綺麗倒影的映襯下,國際館像是綻放在成蔭綠樹里的一片花的海洋,與周邊的青山綠水相得益彰。游亞鵬介紹道,淡化建筑形象,將花海融入環境之中,契合了設計之初提出的“融和綻放”的設計理念。

            目前,國際館已經完成了主體建設,建筑工人們正在有序進行著周邊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建造。60余天后,捷克、巴拉圭、緬甸等五大洲的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園藝展覽都將進駐國際館。牡丹芍藥、月季、組合盆栽等國際園藝競賽也將在國際館舉辦。五洲薈,四海聚,屆時,園區內將迎來一場場園藝界的“奧林匹克”競技。

            多元融和 百花齊放

            園藝是跨越文化、跨越種族、跨越宗教的紐帶和橋梁。為了辦好這場世界性的園藝盛會,北京世園會的規劃者和建設者們始終秉承著“融和綻放”這一理念。

            國際館的下沉廣場設有五洲坡道,借鑒奧運五環的配色方案,每個大洲以其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打造景觀坡道,坡道景觀墻上沿以代表各個大洲色調的花卉進行裝飾。下沉廣場是國際館的入口,給游客以包容萬物的印象。

            國際館的序廳則采用水系動態投影、景箱透景畫壁、數字景窗等形式,向觀眾展現各個國家和民族特有的園藝品種。以水為意象,不同流域代表著不同特征的園藝文化,寓意多樣的繁榮與開放。

            除了展館內的布局,館頂的“花海”也在“融和”上大有講究。雖是同一片“花海”,但室外部分的花傘之間為鏤空結構,室內部分花傘之間的空隙則用透明玻璃連接。抬頭望去,柔和的光線透過“星芒”造型的玻璃天窗布滿室內大廳,令人仿佛置身于繁星之下。“這打破了一般建筑室內外空間的明確邊界,身處室內時也仿佛在室外,人與自然環境實現了空間上的融和。”游亞鵬說。

            在“融和”的過程中,“綻放”也無處不在。本屆世園會不僅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國園林技藝,同時也匯聚了世界各地獨特的園藝特色與地域文化。

            各參展國園藝都能在北京世園會擁有充分的綻放空間。在國際館,參展者可以自行設計布展。除了國際館內的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展區外,世園會園區內還專門設有部分國家的展館,由該國設計師自行設計并建造。

            縱觀國際展園,日本園以“池泉式”為建筑風格,使用四季鮮明的美麗日本花卉展示“面朝大海、四季花卉”的主題;新加坡展園主要展示以赤軸椰子林、頂級蘭花、紅睡蓮等為代表的極具特色的熱帶植物;德國館則以原木立體墻突出其綠色、環保和健康的理念……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作為時隔20年后、中國又一次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園區和展覽的設計和規劃上,東道主中國也向世界展示了引領全球綠色發展的積極態度。

            這次世園會打開思路,首次將園藝展示拓展到花卉、水果、蔬菜、草本的大園藝范疇,截至目前已有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展,有望成為歷屆世園會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最多的一屆。從設計規劃來看,無論是園區的制高點永寧閣,還是中國館、國際館等場館,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創新綠色科技,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每一朵花都融入了科技的成分。”游亞鵬介紹,在國際館每棵“花傘”的頂部,設置了融雪電纜,并在“花傘”柱內設有雨水管。部分“花傘”上還設置有光伏膜,使國際館具備光伏發電、夜間照明等多種功能。這些都體現了人文與科技的融和。

            考慮到世園會舉辦時正值北京的夏季,國際館的建筑師們還在若干朵“花傘”下留出了開放的公共空間,像一個城市遮陽傘,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駐足停留、休憩區域。這也是游亞鵬看重的人性化的室外空間。

            漫步園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理念無處不在,建設者們將“生態優先”彰顯于各個角落,將“環保可持續”落實在每個細節。這些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又一生動實踐,又是向世界傳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理念。

            “北京世園會宛如中國通向世界的一扇綠色窗戶,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生態之美,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落實生態優先理念的決心與行動。”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雖然各國的園藝設計理念不同,植物構成各異,但貫穿不變的是大家對綠色生活和美麗家園的共同追求。”

            中國綠色發展之路走得穩健而堅定,北京世園會園區建設的腳步也一往直前。國際館地面平臺“曲水流觴”的線條設計,宛如一條河流蜿蜒曲折。這一源自中國古代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習慣,被建筑師巧妙且不突兀地融入國際館的設計中,仿佛正在向世界各地的人們發出邀約,請他們來此匯聚一堂。60多天后,世園會場館和展館都將以完整的面貌亮相于公眾面前,相信定會令世界驚艷。(記者 何欣禹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6日   第 08 版)

            責編:張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