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觀眾參與“感知中國·江蘇文化周”活動。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當地觀眾(右)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互動。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制圖:王 婷
一個泰國小男孩擠過人群,來到展臺前,在中國藝術家幫助下,給模板上涂上顏料、放上宣紙,慢慢滾動木軸,一匹飛騰的駿馬緩緩展現出來。小男孩兩手舉著畫,高興地喊道:“太奇妙了,長大了我要去中國學藝!”
2月23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江蘇省新聞辦公室、江蘇省外事辦公室主辦的“感知中國·江蘇文化周”在曼谷市中心阿撒拉劇院舉行。此次系列活動包括舞劇《南國紅豆》演出、“非遺展演季”活動以及“遇見無錫”圖片展等。
在“非遺展演季”活動中,有惠山泥人、留青竹刻、無錫紙馬、精微繡、書法、剪紙、二胡演奏等展示,還有來自中國的非遺傳承人與觀眾現場互動。
目前泰國有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中國書法受到現場許多觀眾的喜愛。不少觀眾圍在書法展臺前,觀看書法家揮毫潑墨。泰國文化部文化促進廳官員蒙坤蒂拿起一幅寫有“福”字的作品,輕聲讀起來,還提筆寫下了一個大大的“福”。“泰中兩國文化相通,人文交流讓泰中兩國親上加親。”蒙坤蒂說。
“遇見無錫”圖片展展示了無錫的城市風貌和改革開放40年來的建設成就。前來參加活動的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去過中國146次。40多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嘆服。第147次訪華,我將選擇江蘇,去感受中國東部地區的日新月異。”
“此次活動是為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文化交流,增進中外友誼。”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楊力群說。
2019年中國將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泰“一帶一路”合作面臨新的重要機遇,中泰關系將迎來全面發展的歷史契機。同舟共濟迎挑戰、攜手并進促合作,中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實現好上加好的發展,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表示。
“兩國民眾之間相交、相知、相惜,為各領域合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功·塔帕朗西表示,當前兩國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應積極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4.0”、東部經濟走廊等發展規劃的戰略對接,共同促進雙方經濟發展。
中泰兩國綿延千年的友好往來孕育出兩國的深厚情誼,并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民心相通為兩國各方面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中泰在貿易、投資、科技、人文等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中國連續6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持續增長,是泰國第三大投資來源地。
活動結束時,功·塔帕朗西拉著記者的手說:“雖然我不會說漢語,但‘一帶一路’‘泰中一家親’這些詞語,是我到哪里都要講的,因為泰中友誼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萬象更新,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本報曼谷2月25日電 孫廣勇 郭雨祺 鄭美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6日 17 版)
責編:張振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