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技術總在“讓不可能變成可能”中,讓人見識到它的力量,如今,預言已經照進現實。
2019年春節前,西瓜視頻推出了年度創作人紀錄短片《向前》,呈現了四個普通人的故事。
他們的“前半生”字典,找不到“順心”、“開心”等字樣,更多的是跟“活得像貓像狗”“不知路在何方”的惶惑與困頓綁定。
但短視頻改變了他們,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己。以往他們或失意或沉淪,即便能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那樣喊著“努力!奮斗!”也找不到奮進的方向,但迷惘之際,短視頻拉了他們一把。
于是他們走在了命運的上行線上:以邊緣人角色存在了30年的王剛,成了西瓜視頻最火的“美食作家王剛”,他教會了600萬人做菜,也因此圈粉無數;華農兄弟憑著對竹鼠的“漂亮警告”,突然在西瓜視頻就火了,其竹鼠開始供不應求,當地其他土特產也跟著有了銷路;“窮老師”李永樂在西瓜視頻上成了254萬人的老師,他也幾次實現了“科普”量子物理、博弈論甚至霍爾效應、貝葉斯公式的心愿;差點被現實擊倒的胖鹿先生則靠著歌聲,寬慰了80多萬粉絲和無數網友,也找回了自己……
在西瓜視頻,像他們一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我們很難想象,身為純素人的80后農婦“巧婦9妹”,能憑著做農活、做美食、打理果園等系列鄉村生活短視頻,成為網絡上的大紅人,還幫助全村帶貨賣出了幾百萬斤水果;同樣普通的湖南懷化貧困縣侗族姑娘“鄉野丫頭”,能通過分享當地特色美食、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吸引百余萬粉絲,還拉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但如今,這些在西瓜視頻都成了真。
過去幾年,西瓜視頻讓很多創作者從其連接和賦能中切實受益。針對目前短視頻行業創作者分布整體呈現“兩頭大、中間小”啞鈴型的問題,西瓜視頻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萬花筒計劃”,有意識地去改變這類問題——該計劃的目的就在于扶持快速增長的垂直內容品類,對各品類的優質創作人增加10倍以上的運營流量位,給予更高比例分成,并推出獎金制度,打造100個“美食作家王剛”,這對腰部創作者無疑是利好。
這些扶持創作者的舉動,的確有著“豐富內容池”的考量,但顯然給大量用戶提供了機會、增加了福利。特別是對部分農民來說,他們致富的關鍵掣肘就是自主選擇機會匱乏,無法以紅利共享的方式,參與到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價值鏈中。而西瓜視頻們的低創作門檻和多重資源扶持,對他們就意味著增量機會的“供給”。
揆諸現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千萬種可能,但機會窗口的逼仄,可能將他們鎖定在某個板結化的“單選”答案中,讓他們深陷“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的困窘境遇。而作為社會共同體,幫他們將窗口開得更大些,助力他們找尋和實現夢想,也能更顯平臺的人文溫度。(本文圖片由西瓜視頻提供)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