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征程中肩負起了責無旁貸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
把握機遇,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推動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集團公司努力推動我國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
航天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極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280余次發射,將300多顆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達到96%,可靠性、適應性、成功率、安全性和入軌精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研制發射11艘神舟飛船、1艘天舟貨運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和1個空間實驗室,全面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交會對接和在軌補加技術,為中國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任務圓滿成功的基礎上,嫦娥四號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北斗導航工程區域組網順利完成,建成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系統,率先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開通服務。成功發射6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分辨率達到亞米級,衛星數據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調查與監測、防災減災等領域,滿足了我國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迫切需求。
核心能力顯著提升,推動筑牢我國航天大國的國際地位。集團公司建成了功能完善、設施完備的現代航天科技工業體系,航天產品的設計、制造、試驗驗證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型號并行研制、批量生產、高密度發射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備了年出廠40發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和40顆以上大中型空間飛行器的研制能力,運載火箭年發射次數從1至2次躍升至37次,位居世界前列。關鍵元器件和原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大幅增強。目前,我國在軌工作航天器達到280余顆,形成了以通信、導航、遙感為代表的空間基礎設施,在推動國民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全球話語權顯著增強。集團公司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形成了商業發射、搭載服務、整星出口等多種國際商業模式。截至目前,已為23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國際商業發射60余次,實現整星出口項目13個。我們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0余項合作協定,與英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成立了16個國際研發中心,國際化資源利用能力不斷增強。
軍民融合持續深化,有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集團公司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將2000 多項航天技術成果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領域。積極推進優勢民用技術參與軍工科研生產,部分軍民技術形成雙向轉化、良性互動、螺旋上升的局面。布局實施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建成了0.5米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投入運營的高通量衛星通信容量超過我國之前在軌通信衛星容量總和,啟動全球低軌移動互聯網衛星系統建設。
人才強企戰略有效實施,培養造就了一支有擔當有作為的人才隊伍。集團公司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人才隊伍。集團公司現有兩院院士31名、國家級專家100余名,為圓滿完成重大航天工程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把握規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航天事業發展道路
堅持黨的領導,是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策實施了載人航天與月球探測、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航天工程,確保了我國航天事業沿著正確道路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航天事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更加堅定了航天工作者投身航天強國建設的初心和使命。
堅持以國為重,是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集團公司始終把黨和國家利益擺在首要位置,勇于承擔起建設航天強國的神圣使命,把滿足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需求,全力以赴實施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大航天任務。
堅持自主創新,是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制勝法寶。航天技術是戰略性高科技,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集團公司以創新為榮、以創新圖強,大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完善自主創新體系,逐步攻克和掌握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筑牢了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堅持科學管理,是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系統工程管理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大力推行“雙五條歸零”“質量管理72條”等管理方法,建立了科學規范的航天質量管理模式。
堅持以人為本,是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力量源泉。集團公司高度關注人才培養,傾聽人才發展訴求,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每年拿出上千萬元獎勵貢獻突出人員,既營造了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也激發了員工的創新熱情和活力。
把握未來,加快建設航天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是在奮斗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要激勵更多科學大家、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以實干創造新業績,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深刻闡釋了航天人的初心和使命,為航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強化使命擔當,奮力完成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未來,集團公司將加快推進重大專項任務,建成中國獨立自主運行的空間站,全面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任務目標,推進載人登月和無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實施火星探測,開展無人小行星采樣返回和主帶彗星探測,實現從地月系統探測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完成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制,運載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深化改革創新,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公司將以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建設為目標,以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方向,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優化型號科研生產模型,建立健全母子公司管控模型,全面推進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市場化轉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2030年實現核心技術及重要原材料、關鍵核心器件自主可控,70%的航天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堅持軍民融合,建設開放融合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集團公司將堅持科技興軍,著力在軍工體系開放上下決心,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下功夫,在軍民共用領域上闖新路,在軍民融合重大工程上做表率,在軍民協同創新上求突破。加快實施軍民融合重大工程項目,提升民參軍的范圍與深度,形成具有航天科技特色的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升航天科技戰線黨建科學化水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組及各級黨委領導作用,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建設航天強國為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
(《 人民日報 》2019年02月25日 12版)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