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春天,我們播下希望

            2019-02-25 10:09:00     來源:海外網

            1551037261838_1.jpg

            在福建長汀縣舉河村,村民舉行“鬧春田”活動,祈求新的一年五谷豐登。
              張 平攝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當前,西南的麥區開始拔節,江淮麥區已經起身,黃淮和華北麥區即將返青,正是加強田管、促進苗情轉化的關鍵階段。在這春耕大忙由南向北漸次展開的時節,俯下身去耕耘,成了廣袤大地上最美的身影。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山東棗莊城頭鎮寨子村,一場春雪還未停歇,農民就已開挖畦溝準備播種土豆,春耕備播漸起熱潮;在福建省長汀縣舉河村,一年一度的“鬧春田”熱鬧非凡,村民在上一年收成最好的水田里奔跑、打轉,祈愿新的一年五谷豐登;在山東省平邑縣后西固村,村民們犁地松土,種下早春蘿卜,期待又一場豐收;在浙江省嘉善縣智果村,農業技術人員利用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在連棟大棚里種植水培生菜,長勢喜人……春華秋實、春種秋收,每一位辛勤的耕作者,都不愿讓腳步落在后面。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千百年來,農民都在循環往復地唱著這首“四季歌”。但如今,時間已經不是農業生產的唯一維度。比如,無人機植保被推廣到越來越多農田,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時變得更加靈活;恒溫恒濕的科技大棚,全年常綠、四時如春,讓“時令性果蔬”不再稀缺;自城市返鄉的“綠領”、成長于鄉間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生產帶來全新的理念和要素,產業化經營漸成氣候……日前,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繼續聚焦“三農”工作,部署發展“硬任務”。技術、人才、政策等資源聚合協同、優化組合,如同源源不斷的甘泉,哺育了千里沃野,也滋潤著農民的心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華文明發軔于土地,在汗水的澆灌下節節生長,在與大自然的交互磨礪中沉淀下勤勞、樸實、節儉的品質和美德,這是我們的本和根,需要不斷培厚、繼續發揚。又是一年春來到,讓我們同全國億萬農民一道,播下希望的種子,在新的一年繼續奔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5日   05 版)



            責編:王瑞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