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太平資產張存相:MOM為資管機構轉型提供方向

            2019-02-25 07:2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太平資產張存相:MOM為資管機構轉型提供方向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葉斯琦 

              《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引》)于2月22日發布。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事業部MOM業務負責人張存相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引》對MOM產品進行了明確規范,開展MOM資管業務的機構可以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相關資源投入、業務拓展、團隊能力構建、制度建設等。在他看來,MOM模式呈現出“藍海中成長”的態勢,為資管機構業務轉型提供了新方向。

              納入資管模式范疇

              張存相曾就職于平安道遠(原平安羅素),是內地首位MOM模式產品投資經理和首席投資官,也是內地MOM公開產品最長業績紀錄保持者。他對記者表示,《指引》的發布是MOM資產管理業務制度建設的里程碑事件,明確了MOM業務的操作規范,標志著MOM模式正式被納入資產管理模式范疇。同時,也是對《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稱《資管新規》)的不斷深化、細化與具體化,一脈相承,是《資管新規》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的內容充分體現了《資管新規》中關于業務能力需要與經營業務范圍相匹配的核心指導思想。

              他表示,《指引》中對MOM的產品定義、運作模式、參與主體資質條件、母子管理人及托管人職責劃分、投資運作、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等進行了明確規范,這為機構提供了著力點,有助于機構在開展MOM資管業務時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相關資源投入、業務拓展、團隊能力構建、制度建設等。

              他認為,《指引》的頒布是出于中國金融行業發展專業化分工的需要,MOM模式通過專業化管理順應和促進了資產管理領域的分工,讓稀缺的、優秀的投資能力更加專注于做投資,專注于資產管理。“這其中優秀投資經理的選擇非常重要。”。

              為資管機構轉型提供新方向

              談及MOM模式,張存相將其概括為“三多”,即多元資產、多元風格以及多元投資管理人。他認為,通過上述“三多”可以相對充分地分散MOM組合的投資風險,盡可能覆蓋資本市場的收益來源。MOM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表現為“低波動、中高收益、穩定持續”。

              “MOM模式的投資組合實際上是優秀投資能力的組合,優秀的投資能力在哪里,MOM投資研究和合作就在哪里。當然在選擇投資能力過程中,如何能夠識別‘有能力贏在未來’的投資能力非常關鍵。”他說。張存相進一步分析,從銀行理財和保險等投資者角度出發,MOM可以有效彌補投資能力短板并契合資金需求,充分發揮投資能力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同時,MOM能實質性地擴大資產管理的承接能力,有效化解當前動輒上萬億元的資管規模投資壓力,實現更為理性成熟和穩健的投資管理。此外,MOM通過投資能力的動態整合,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大范圍、更多形式、更加豐富的資產管理服務。

              展望未來,他認為,伴隨居民財富增長和理財意識的覺醒,全市場資管規模呈現高速增長,傳統投資模式下的自建投資能力受到巨大挑戰,業務同質化、客戶同質化、產品同質化、能力構建路徑同質化,充分表現為“紅海中競爭”的態勢,資管機構成長的煩惱和市場競爭日益聚焦于投資能力。MOM模式下,機構投資策略更加多元、豐富,能夠快速形成投資能力,同時資產規模承接能力更強,規模邊界問題顯著弱化。可以說,MOM模式呈現出“藍海中成長”的態勢,為資管機構業務轉型提供了新方向。

              據張存相介紹,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提前布局MOM資產管理業務,擁有近3年的MOM產品管理經驗,通過MOM業務可以更好將保險大類資產配置的優勢同優秀投資能力結合起來,未來將以MOM作為資產管理的重要抓手之一,為投資者提供專業資產管理服務。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