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在MOM發展道路上探索前行
中國證券報
見證MOM的“從0到1”
從基金評價研究人到MOM基金投資經理,楊濤的職業經歷堪稱中國MOM發展的縮影。
一開始,楊濤并未真正意識到資產配置對于組合基金的重要意義,直到市場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那是2010年,楊濤團隊參與招行、農行等大行私行部TOT的設計與發行,當時恰逢資本市場大幅反彈,市場情緒節節攀升。楊濤團隊作為投資顧問運營管理的幾只TOT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擇入市。雖然起初出于謹慎的原則配置了相對穩健的績優私募,但在客戶和子基金管理人都對市場萬分期待的背景下,資金最終還是朝著激進的方向集中起來。
“現在回頭來看,當時實際上進行的還是同質化配置,組合基金的真正特色并沒有得到體現。”楊濤從對過去的復盤中總結道,如果是針對恒生指數、道瓊斯指數多年波動不大的情況,二級市場戰術上甄選績優私募作為子基金管理人的策略還是有效的。但對于波動劇烈且齊漲共跌特征明顯的A股市場來說,這種投資策略實際上并未真正起到資產配置的效果。
據楊濤分析,根據歷史業績表現,通過基金管理人評價體系挑選出明星基金經理等權配置的管理方式,實際上只做到了事前風控。而由于交易環節、組合變動難以實時監控,基金經理交易行為分析短缺,母基金管理人很難在事中、事后階段采取有效的績效歸因和風控手段,甚至是想要及時止損都受限于組合披露、定期開放等客觀條件,從發出止損指令到指令生效,甚至需等待數月,主動管理效率相當滯后。
就這樣,帶著從TOT管理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教訓,楊濤前往英國考察學習。在這里,他第一次接觸到了MOM模式,自此如獲至寶。MOM(Manager of Mangers)首創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羅素公司,并于2010年后被首次引入中國。以“多元資產、多元策略、多元管理人”為主要特征的MOM與FOF同屬組合基金。而MOM具體是通過優中選優的方法篩選基金經理來管理資產,并通過動態評價、跟蹤、監督、管理和及時調整資產配置方案獲取收益。
“如果發現子基金管理人存在重大風險行為,最短可以在多長時間內完成調倉?”“Same time(同時)!”楊濤還清晰地記得,他向英國MOM投資經理取經時的這段對話。在國外的MOM模式中,母基金管理人可以實時通過托管行監控子基金的日常交易,一旦發現不良行為,幾乎可以在作出決策的同時完成組合調整和資金調配。而對比當時國內的TOT模式,母基金管理人甚至要等到月底召開投決會,等待子基金開放期才能最終作出決策。
舶來品的本土化改造
楊濤指出,與傳統的基金業務相比,MOM具有產品更為穩健、基金經理及資產更為多元、管理模式更靈活,以及風險更為可控等優勢。相比標準化產品的FOF模式,MOM組合的是不同的經理人,進行的是過程管理,在執行層面每一步都是透明清晰的。而FOF組合的是不同基金產品,只能通過凈值結果判斷,無法干預過程。
換言之,MOM是基于投資過程的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對投資經理的全面評估,具有定制化特征。不管客戶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安全墊要求如何,MOM模式都能通過篩選管理不同資產類別的優秀子基金經理來滿足其要求。所以,MOM相對來說是一種更適合險資、養老金、基金會、券商自有資金或者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客戶的定制化產品。
然而,即使MOM模式具有諸多優勢,但仍要面對舶來品都必須解決的本土化問題。首先是配置工具的限制。國外的MOM通常會配置量化產品來進行阿爾法套利,實現一部分絕對收益。然而受限于系統要求,這在目前的國內較難實現;其次是國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完成建立,包括新三板在內的一級半市場仍有待成熟,要進行相關方向的資產配置仍需時間;另外,森林、原油、房地產基金等另類資產交易市場還在逐步完善,外匯管制政策也使得海外資產較難出現在MOM的資產配置名單中。
基于這些考慮,楊濤認為,MOM模式本土化的第一步,也需像創始人美國羅素夫婦一樣,先從二級市場的大類資產配置做起,在實際運作中不斷嘗試調整,伴隨國內多元化資本市場的發展成熟而逐漸豐富。“任何東西都不是一上來就十全十美的,中國的MOM模式也一定會在市場的反饋中完成本土化改造。”此想法與國海證券一拍即合。2015年,楊濤加盟國海證券,全面負責MOM業務的開拓,并于2015年底發行了近3億元規模的“國海旗艦合贏MOM1號”,充分運用主動管理進行資產配置及風險控制,為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實施MOM組合基金模式提供了寶貴的管理樣板。
2月22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就《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業內人士預計,MOM產品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首先,MOM模式在境外屬于一類成熟的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征,既能體現母管理人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又可以發揮不同子管理人的特定資產管理能力,同時也順應和促進了資產管理領域的分工,讓稀缺的優秀投資經理專注于投資;其次,通過MOM模式的專業化管理,能更好地幫助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控制風險,理性投資;此外,與MOM合作的優秀投資經理能更好地根據投資能力進行客觀分析、理性決策,進而可以穩定市場,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
“投資是量化的藝術,要時刻對兵力投入保持密切跟蹤,才能對戰勝概率了然于胸。”熱愛讀兵法書的楊濤這樣闡述自己的投資觀。作為國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MOM業務負責人,基于多年基金研究評價經驗,楊濤從不吝惜在跟蹤調研上花費時間。在他看來,管理組合基金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頭腦清醒,運用資產配置的武器去打大概率獲勝的仗,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買入,然后把收益交給市場。
對于國內起步不久的MOM模式,楊濤寄予厚望。在他看來,雖然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尚未發展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MOM為代表的組合基金的實踐,但國內大資管行業正在迎來變局,金融專業化分工不斷推進,MOM模式將駛入快車道。
資產配置是組合基金的靈魂
“組合基金的收益,90%以上都來自成功的資產配置。”楊濤曾經在不同的場合都引用過“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的這句話。經過在組合基金領域近十年的探索嘗試,如今的他對于資產配置有了自己更深一層的理解。以MOM/FOF(基金中基金)為代表的組合基金的核心要素就是將不同風格的基金進行組合,獲取市場風格輪動中的平穩收益。因此,不同風格基金間的相關性越低,組合基金在風格輪動中的穩健收益及風險錯配效果就越明顯。
在投資決策方面,難度最大的環節就是根據市場變化的趨勢,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斷,進而通過調配子基金來實現戰略和戰術性資產配置。就戰略配置而言,現實中由于市場變化較大,尤其國內資本市場遠較國外成熟市場波動更甚,因此對于不同風格基金的選擇就不能僅限于權益或固收類,還應該擴大到另類資產、量化產品以及海外市場,這樣才有可能通過對投資組合的選擇、調整和不斷進行的再平衡,完成戰略性資產配置,降低波動,分散風險,最終實現收益。
“具體到戰術配置,組合基金并不是簡單篩選歷史業績表現好的基金,然后‘拍腦袋’買進去就萬事大吉。”楊濤強調,首先要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嚴謹的長期評價,對不同風格基金(包括基金經理)進行“類內優選”;其次,對符合市場未來趨勢的基金進行合理的風格搭配,進而用資產動態調整、資產再平衡等手段,持續跟進,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與預期收益相符的投資目標。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總結,楊濤悟出一個道理,MOM成功的關鍵是選到合適的“人”!相比于FOF更側重通過對基金產品過往績效表現,將不同風格的產品組合起來的標準化產品組合,MOM則需要覆蓋不同收益來源的優秀基金經理構建組合,對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性格稟賦、處世哲學、合伙人架構、家庭甚至朋友圈進行綜合評判,不僅要對體現投資能力的歷史業績獲取做“定量+定性”的分析,還要對與投資能力不直接相關的個人因素全面評估,完成不同基金經理的差異性配置,著力點是“人”的組合。
“基金經理的性格稟賦,甚至日常生活都與投資密切相關。但要深入了解市場上這么多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艱難和長期的過程。”從與創始人面對面交流,到認真研究各位基金經理的投資驅動力;從對基金經理風格的歸類劃分,到跟蹤其長期風格變動分析……根據自身多年來的公私募基金評價篩選經驗,以及作為幾屆中國私募基金金牛獎評委的調研經歷,楊濤與市場上數百家優秀私募保持著長期密切溝通,這為他管理好MOM產品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于楊濤而言,基金經理專注執著的性格稟賦遠勝過于其他幾個因素,甚至可以用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略精髓來類比。他說:“把錢投給這樣的基金經理,我才能睡著覺”。
□本報記者 王蕊
責任編輯:陶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