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記者 李丹丹)今年1月新增信貸高達3.23萬億元,創下單月增量新高。對此,市場有一些不同觀點,認為其未能完全投向實體經濟。
作為行業“頭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信貸投向或能反映整個銀行業信貸投向的趨勢。上證報記者從工行獲得的獨家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工行通過充實信貸儲備、加快審批速度、擴大信貸總量、貸款盡快到位等方式,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年初以來各項貸款增長有所加快,與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運行走勢符合宏觀政策要求。
1月信貸投放充足有效
2019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要求,有效增加資金投放和融資供給,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從總量看,工行適應實體經濟需要,貸款投放充足有效。截至1月末,工行境內人民幣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2515億元,同比多增481億元。
從期限情況看,工行中長期各項貸款和中長期公司貸款增量占比分別達到92.7%和88%,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平穩運行、長期向好。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解釋,1月份貸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傳導出現邊際改善和一些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主動對接重大項目融資需求
孫國峰介紹,從1月份的信貸結構看,銀行主要是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明顯加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提升,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工行的數據也基本印證了這一觀點。從投向結構看,工行主動對接補短板穩投資的國家重大項目融資需求。1月公司貸款增加1988億元,同比多增853億元,是工行各項貸款同比多增的主要因素。其中項目貸款增加946億元,同比多增253億元,重點支持了穩投資相關的公共設施、交通、能源等基礎板塊及先進制造業、幸福產業、物聯互聯等新引擎板塊的融資需求。
與此同時,工行持續加大民營及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截至1月末,工行銀保監會口徑普惠貸款余額3217億元,比年初增長3.5%,是各項貸款增速的1.9倍;新發放普惠貸款利率4.27%,較去年全年和去年12月份分別下降67BP和8BP。1月民營企業貸款增加35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序時進度。
此外,工行通過優化票據融資,進一步支持一般性貸款增長。年初以來,市場利率中樞下移,企業為降低融資成本持票貼現融資的意愿增強。為此,工行一方面引導分支機構加快票據周轉速度,滿足中小企業票據貼現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適度控制票據貼現余額,避免短期資金空轉和套利,支持中長期貸款發展。1月工行票據貼現減少194億元,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拆放減少85億元。
2月信貸繼續保持均衡增長
進入2月份以來,工行人民幣貸款繼續保持均衡增長。記者獲悉,從今年年初至2月23日,工行人民幣貸款增加3704億元,同比多增929億元,其中2月以來增加1189億元。
據悉,工行將進一步深化對經濟金融形勢的認識,深化對金融本質規律的認識,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科學把握投融資總量、節奏和投向,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同時,工行將堅持投融資一體化戰略,統籌好存量與增量、信貸與非信貸、表內與表外,發揮好金融全要素的帶動和激活效應。此外,更加注意尊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在持續優化“大小新優”戰略布局的基礎上,根據《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要求,聚焦政策傳導、資源配置、資金價格、產品創新等方面,強化正向激勵,增強內生動力,著力提升民營及小微金融服務能力,更好發揮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澆灌作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史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