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深圳2月23日電 (記者 鄭小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攜手全球領先的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中國,23日下午在此間聯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潛力大,人才儲備后勁足。
報告圍繞人才主題,基于官方統計數據和領英中國人才大數據樣本,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現狀、人才流動特點等多個維度,并通過對標國際知名灣區,進一步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地位和人才特色。
領英中國公共事務總經理王延平說,報告篩選了粵港澳大灣區43.9萬高水平人才樣本和11.8萬數字人才(指具備ICT即信息和通信技術專業技能和ICT補充技能的人才)樣本,多維度提取用戶畫像,得出數據,刻畫人才圖景。
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數字人才主要集中在深圳、香港、廣州,且以深圳為首;該區域在制造業、消費品和ICT三大行業的高水平人才占比最高,均超過10%;區域內超過25%的人才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超過30%;粵港澳大灣區對數字人才的吸引力在中國名列前茅,對國際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在國際人才流動方面,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才流入/流出比最高的城市,珠海和澳門在高水平人才和數字人才兩方面都在向國際其他地區流失人才,人才保留率較低;在中國內地人才流動方面,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城市依然是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的人才流動中,對高水平人才和數字人才吸引力最強的城市均為深圳。
相比舊金山、悉尼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對于發達國家人才的依賴較高,而對發展中國家人才吸引力較低,人才的國際聯通程度有待提升。
清華經管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煜波教授表示,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給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科技與產業創新,將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和戰略支撐,而人才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完)
(本文來自于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郭建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