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23日電 23日,“國家治理與財政績效論壇”在杭州召開。針對專項資金背后的政策交叉重疊等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表示,在財政預算的編制和使用問題上,參與的部門應該盡量減少,不要一哄而上。
2月23日,“國家治理與財政績效論壇”在杭州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進行主題演講。
在圓桌論壇上,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金珊提到,研究財政資金的專項績效時,她發現了四個特點:一是政策交叉重疊;二是管理部門眾多;三是政策目標與受益者需求是否一致存疑;四是項目間或者部門之間的邊界不清晰。
據此,李金珊提問:上述研究顯露的到底是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的問題,還是政策制定的問題,或者說是部門職責界定的問題,或者這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問題。
房寧表示,現代管理復雜化,大目標分解后變成部門行為相互沖突,這是主要問題。比如北京政府最近要搞步道,給老百姓健身。要分成幾個部門做,目的都不一樣。比如體育部門希望步道符合徒步運動的需要,綠化部門就需要步道做好以后是有景觀的,湊到一起互相沖突,所以中間的協調非常困難。
房寧還表示,再一個就是缺乏監督,缺乏監督的背后,可能還是部門利益,弄不好就是操守的問題了。這里涉及到監督問題。在財政預算的編制和使用問題上,應該盡量減少,不要大家都一哄而上。
房寧提出,要加強監督。浙江利用大數據,利用互聯網,利用現代新技術,對財政預算管理以及實施全程的監控、信息的獲取,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財政預算的使用效率,減少了漏洞,甚至是防范了道德風險。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技術為解決財政、預算上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些幫助。(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郭建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