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在西安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2019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文化產業、城市綠道、秦嶺保護、治污減霾、城市點亮及漢城壹號項目進展有關情況進行了通報。2019“西安年·最中國”彰顯獨特魅力
深挖年文化,突出西安特色,2019“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緊緊圍繞“最中國、最炫麗、最鄉土、最雅致、最美味、最創新、最神韻、最年味、最吉祥、最開放”等主題打造了一系列亮點內容,“博物館過大年”成為新亮點,累計接待游客227.7萬人次。在全國14個主要城市開展媒體營銷宣傳,與攜程合作開展“全球網絡大營銷”。“外交官西安過大年”讓“西安年·最中國”走出國門,提升國際影響力、擴大活動知曉度、參與度。實施“文化驅動”戰略,創新探索“文化+旅游+城市”的“產城一體”發展新路徑,讓“西安年?最中國”成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典范和示范,成為彰顯文化自信、展示西安獨特文化魅力的城市IP。
春節假期,西安市旅游接待游客1652.39萬人次,同比增長30.16%,增幅高出全國22.56個百分點;旅游收入144.78億元,同比增長40.35%,高出全國32.15個百分點,在2019年春節30個熱點城市中,位列第3僅次于成都、重慶。 活動同時帶動了文創、酒店、餐飲等行業的蓬勃發展,據攜程最新發布的2019年“春節旅游消費賬單”報告顯示,西安入選國內游消費力前十強城市、最受游客歡迎的國內旅游城市前十名。
西安加快“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博物館之城”建設
2018年,西安市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努力打造萬億級文化旅游大產業。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率達到23.1%,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5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總量的66.1%,凈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30戶,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數達到486家。“2018中國城市文化創意指數排行榜”,西安在參評的國內130個重要城市中排第11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5位。
西安市實體書店數量從2017年底的827家增加到2018年底的1927家,書店總量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5位,榮獲“2018書店之都”稱號。此外,“西安年·最中國”、世界文化旅游大會、西部文博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西安國際音樂節等重大文化活動的舉辦,都刷爆了朋友圈,也為文化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
圍繞世界文化之都定位,大力發展“互聯網+文化+外貿”新模式,辦好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第八屆西安戲劇節和東亞文化之都、“唐詩之城”系列活動。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進灃東華僑城旅游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辦好“西安年·最中國”、西安國際音樂節、“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博覽會等系列品牌活動,持續推動“音樂之城”“書香之城”“博物館之城”建設。
同時,電競產業成為西安一張新的城市名片。舉辦了2018西安電競產業峰會等電競活動,與知名電競游戲企業簽署了多個電競合作項目,形成了以電競游戲為龍頭,互聯網、數字內容為載體的產業鏈。
安城市亮化讓“西安年?最中國”炫爆朋友圈不化夜城
2019年“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的夜景亮化美化工作,立足古城特色,從燈飾、樹飾、街景、樓宇、市政設施、花境花壇、廟會燈會、重要建筑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裝飾亮化,打造了一批亮化精品示范工程。五光十色的霓虹,為一個城市的夜晚添加了魅力,西安市在2019“西安年?最中國”活動中,對全市300余條道路進行了裝飾性亮化,制作燈光雕塑小品80余處,懸掛中國結、紅燈籠等造型燈飾共計2.6萬余組。
下一步,對于存在過度亮化的個別點位,將吸取和采納群眾、網友的建設性意見建議,進一步改進提高和完善夜景亮化美化工作。聘請和優化業內知名專家教授組成專家團,并邀請部分群眾,在夜景亮化方案論證、評審工作中獻策把關。在燈飾上挖掘文化精髓,根據老城區與新城區區別,結合歷史文化定位,以及區域建筑特色,對不同區域采取不同亮化風格,突出文化品位,達到功能性與藝術性協調統一,打造特色突出的夜景亮化項目。確保夜景亮化必須遵循“綠色、環保、節能”原則。(文/圖 周曉榮)
責編:劉金鵬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