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改革開放新節點 中國民企賡續前行

            2019-02-23 15:37: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一家民營企業的廠區。 李洋 攝

              (兩會前瞻)改革開放新節點 中國民企賡續前行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改革開放新節點 中國民企賡續前行

              作者 夏守智

              時序進入2019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不惑”,邁向全新階段。在新節點,民營企業會否繼續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即將到來的全國兩會,成為觀察者的窗口。

              2018年對中國民企而言并不平坦,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升高,國內雜音浮現,發展遭遇諸多挑戰。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民企要在新的一年克難攻堅,賡續前行,關鍵在四個方面。

              “改革不停頓”能否為民企發展提供動力?

              去年,中國高層頻頻表態,傳遞出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在廣東考察期間,習近平即表示,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民營企業因改革開放而生。從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到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讓民企不斷茁壯,但一些尚未解決的結構性問題,仍困擾著民企的發展。

              行業準入限制、銀行“選擇性”放貸、產權保護缺陷……許多有礙民企權益的硬骨頭,亟待更大力度的改革推動解決。

              今年全國兩會,全面深化改革又有哪些布局和舉措?是否會推動民企再上新臺階?這對于民企發展前景至關重要。

              新一輪政策利好能否滿足民企切身所需?

              2018年11月,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及時回應企業家關切,廓清了所謂“私企退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雜音。隨后,中央部委、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密集釋放改善民企發展環境的政策利好。

              梳理發現,暢通融資渠道、打破準入障礙、優化營商環境、保護民企權益是其中重點。對此,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新一輪政策利好數量大、涉及面廣,但還應進一步加強針對性,“對癥下藥”。

              以暢通融資渠道為例,中國央行增設民企信貸投放指標與額度已行之有年,卻并未徹底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疾”。可見,唯有更全面了解、分析民企發展實際,方能讓政策制定貼合企業切身所需。

              今年許多地方兩會上,民營企業成為熱詞,諸多“有料”的政策舉措、法令法規相繼出臺。本次全國兩會,針對民企的政策利好能否“再升級”,值得觀察。

              系列政策舉措能否逐步落地生效?

              政策利好的實效能否發揮,落地與否是關鍵。習近平不諱言,近年來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實不好、效果不彰。

              即便高層三令五申,困擾民企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等問題,仍未根本解決。因此,面對新一輪政策利好,不少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是如何落實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甫結束的上海市兩會,有人大代表聯名提議,市人大常委會就保護民營企業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優化營商環境各項舉措發揮實效。

              相信今屆全國兩會,相關議題將受到關注。

              民營企業能否乘勢轉型升級?

              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困難,有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外部競爭和風險增加的實際,但民企自身不足不可忽視。部分企業經營粗放,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不規范,這些問題在經濟轉型和外部壓力的雙重作用下日趨尖銳。

              民營企業“練好內功”并加強適合自身的創新轉型,才能為更好發展創造條件。

              事實上,各地各部門釋出的新一輪政策利好,除了努力回應民企迫切所需,也有意識地引導企業發展模式從粗放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中國改革開放步入第41個年頭,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民營經濟有了更廣闊舞臺。轉型升級和變革創新,是民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營企業能否借勢轉型升級,亦是一個重要觀察點。

              今年全國兩會,許多身兼代表委員的知名民營企業家在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同時,也會傳達自身應對不同經濟形勢的成功之道,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料仍是會議期間的關注熱點。(完)

              (本文來自于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郭建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