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這個朝陽行業,不但得到國家扶持,還急缺1700萬人→
近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促進家政服務擴容提質,是適應老齡化快速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實施需求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擴消費、增就業。
如何能助力這一朝陽產業步入“快車道”呢?會議就提出,要建立誠信體系,實施規范監管,加大對家政服務業的政策扶持。
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家政公司,發現雖然不少家政服務人員已經陸續返崗,但是節后的市場依舊是供不應求。
家政服務需求旺盛 服務人員薪酬穩中有漲
在北京的一家家政公司,節后前來找工的家政人員不少。工作人員卻說,這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一上午,公司的三個門店,就成交了500多單。

家政公司工作人員 姜林:從初六開始,北京的需求數據就開始有所激增,每天大約有300個訂單。像鄭州、太原數據也有所激增,薪酬比年前年底的時候稍微低一些,比去年平均水平稍微高一些。育兒嫂去年薪酬是在5000元—7000元,今年就可能上浮一些,5500元—7500元。
不少消費者表示,隨著節后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崗,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家政人員數量開始增多。但是,想找到合適的,還是得花些時間。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家政從業人員為2800萬左右,但是近年來的需求卻超過了4500萬人。市場的增長,讓不少從業人員明顯感覺到,工作好找了。

家政服務需求升級 倒逼行業提質
節后家政市場正處在旺季,不過記者也發現,從業人員的薪酬雖然上去了,但這個行業不規范、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讓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

在北京一家家政公司的培訓現場,每天都有至少20名家政從業人員參加培訓。來自湖北的黎女士做家政已經兩年多了,她告訴記者,如今,沒有參加過培訓的阿姨,在市場上沒什么競爭力。
家政服務從業者:之前我沒有進到這個行業的時候,聽別人說這個行業工資很高,他們有八千、一萬、一萬以上的工資。我進入這個行業以后,發現要拿高工資,要有能力,要不斷地去提升。

用戶的需求提升,倒逼家政服務行業要盡早告別“小散亂”的現狀,讓從業者參加培訓的意愿也越來越強。但是,由于目前社會上沒有成熟的家政服務人員培訓體系,因此,大部分培訓都由家政公司自己來承擔。


58家政副總裁 曹繼忠:每個月培訓老師和相關人員的開支會過千萬,課程研發這塊,我們每年也會投入幾千萬的費用。因為家政行業要變得更好,阿姨的技能、素質就要得到源源不斷的改善。
專家表示,家政服務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瞄準居民家政服務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多培訓技能過關的家政服務人員,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家政服務供給。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所長 曾湘泉:中國的服務業其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需要我們去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培養全社會的專業化意識和職業化意識。
家政行業“擴容提質” 朝陽產業前景可期待
請個阿姨的需求背后,是個很大的產業。2017年,全國家政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就達到4400億元,近3000萬人從業。那么,該如何促進家政服務擴容提質呢,專家進行了解讀↓↓↓
根據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的調查,我國城鎮現有1.9億戶家庭,約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務,家政服務正在迅速釋放巨大需求,每年增速達到20%左右,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擴消費,增就業的一個著力點。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莫榮:國務院這次會議從提質和擴容這兩個角度,我覺得是抓住了家政行業問題的牛鼻子,把質量提高,把容量擴大。第一,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家庭服務;第二,它其實是可以增加我們就業的很好的方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與此同時,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未來,我國家政服務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整個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張翼:我覺得從硬性的需求這個方面,第一,是針對“老老人”,就是85歲以上的失能率發生的比較高的家庭的“老老人”需求方面要擴容;第二就是針對剛生育了寶寶的家庭,需要家庭保姆去護理小孩的方面要擴容。這兩個方面的擴容可能是一個硬性的需求。

目前,我國家政服務行業整體發展質量不高,家政服務行業人員穩定性差,年齡結構偏大,文化層次較低。此次會議提出要加強家政服務技能培訓,在有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支持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龍頭企業創辦家政服務類職業院校。推進家政服務標準化,推廣示范合同,建立誠信體系,實施規范監管。這些措施都將極大地推動家政行業提高服務質量,健康規范發展。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莫榮:這次會議當中也提出標準化建設,我認為這是家政服務的一個核心。在大學設立專業,這都是一個導向性的東西。同時在一些管理方式上,我們也鼓勵家政服務公司進行員工制,給很多稅收,還有一些宿舍的優惠。總體都是在促進這個行業,更規范更優質發展。
責任編輯:霍琦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