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劉積仁:讓科技成民企靈魂 走自己融合發展之路

            2019-02-22 16:2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遼寧省科技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工作會上,遼商總會會長、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發言。 王景巍 攝   在遼寧省科技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工作會上,遼商總會會長、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發言。 王景巍 攝

              中新網沈陽2月22日電 (王景巍)“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東北經濟發展一定要在科技和實業上下功夫。”22日,在遼寧省科技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工作會議上,遼商總會會長、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做了“讓科技成為民營經濟發展靈魂”的主題發言,從宏觀層面闡明了融合發展是東北民企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往提到企業科技,大家都在看有多少專利,而現在這些越來越平民化了。”劉積仁表示,越來越方便的數字存儲、越來越豐富的平臺、越來越便捷的網絡資源,這些新技術加快了新商業構造。在某些方面中國雖然沒有西方發達國家邁步早,但可能就是因為從無到有,我們不需要去顛覆,反而沒有了限制,以數字經濟為例,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所正在使用的,恰恰是某些國家正在探討的。

              對于未來民營經濟發展,劉積仁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數字化經濟的時代,實體經濟要和數字經濟結合,跟互聯網與物聯網結合,而互聯網公司要發揮更大的平臺效應也要進軍實體行業。“未來行業間會有越來越多的融合,做實體的公司可能成為一個技術公司或互聯網公司,而做軟件的公司也可能成為一個實體公司,東軟就是個例子。”劉積仁表示,東軟以前做軟件,按照行業規律,傳統的IT行業做7-8年相當于人類受命的80歲,東軟能發展到今天就是通過不斷的融合發展,活出了幾條命。現在東軟做醫療設備,大型醫療設備如CT、核磁、彩超到放療已走向全世界100多個國家。

              對于很多傳統行業在融合發展中,只把物理空間數字化。劉積仁表示,這種融合太過表面。科技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技術是融合的驅動力,從社會發展需求出發,通過融合催生出有獨立空間表現的新經濟產物,才是融合發展的目的。雖說新經濟到底是什么沒人說得清,但它絕對是過去沒有過的商業模式。

              在演講的最后劉積仁宣布,將以遼商總會名義,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遼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該基金將主要投向省內數字經濟、醫療健康、先進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初創民營科技企業。

              遼寧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大南表示,遼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將為進一步活躍遼寧科技創業投資市場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發揮重要作用。省科技廳還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三級民營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爭取到2021年,遼寧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000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0家、民營瞪羚獨角獸企業達到150家,從而提升遼寧省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