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求學、和朋友相處,在普通人眼中這些都是極其普通的事,可有的孩子卻因先天缺陷,成長環境與普通孩子有所區別,有的甚至從未進入學校接受過正規的教育。為了讓部分從未入校學習過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感受到來自同齡人及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懷,2月21日下午,遵義市第四中學的學生在遵義市啟智學校、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帶領下,前往匯川區一“特殊”家庭開展送教活動。
據了解,自2015年1月,教育部確定遵義市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之一起,遵義市的特殊教育工作便正式開始實施醫教結合、隨班就讀、送教上門3項試驗項目。其中針對極重度及多重殘疾等不能入校學習的兒童少年,送教上門顯得很有意義。同時,為了進一步推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遵義市啟智學校、市特殊教育學校利用普通學校學生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契機,帶領遵義市第四中學的學生走進了“特殊”家庭開展送教活動。
為了參加21日的活動,送教隊伍的學生用自己的壓歲錢提前買好了禮物,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匯川區南寧路楊亞東(化名)家中。讓亞東感到開心的并非他收到了大家帶來的禮物,而是第一次有這么多同齡的伙伴來到家中陪他玩耍,孩子們一起畫畫填色、用彩泥做彩虹、在陽光下游戲。開心的亞東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可是當送教的學生與其揮手告別時,亞東竟難過地拉著同伴的手哭了起來,這種情況是送教老師從未遇見過的。
“我們會根據每一個需要送教上門的孩子制定一套獨有的方案,定點定時的上門教學,目的是讓他們慢慢得到改變。”遵義市啟智教育學校校長周興露告訴筆者,一年半前,他們才接觸亞東時,他幾乎什么都聽不懂,還因為雙手無力沒有自理能力,為此他們專門分階段為亞東制定了學習計劃,每周一次的送教,讓他現在不僅能拿得起筆和大家一起涂色,飯后還能幫助家人收拾碗盤,他的變化讓人欣慰。
“送教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感到開心,這一過程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與特殊群體的同齡人交流和相處。”遵義市第四中學學生代表宗禹希說,她們都能感受到這次送教活動給亞東帶來的快樂,反之,這次活動于他們而言是一次內心的升華,以后她會堅持參與這樣的活動,讓大家互助成長。(圖文:鄒季芳 楊露)
責編:季冉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