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2月22日電 (記者 許婧)從意大利到中國、從廚師到學霸、從游客到行者……7年來,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6級的意大利留學生馬克用腳步丈量中國,給自己定下了成為“當代馬可·波羅”的“小目標”。
22日,剛從意大利回到上海的馬克告訴記者,今年中國農歷元宵節,他在意大利帶朋友去吃中餐,并給他們講了關于彩燈和元宵節的來歷;春節期間,他與家人在特倫托看中國人舉辦的舞獅表演,“與在中國看到的表演相比,規模小一點,所有表演者都穿著中國傳統服裝,特別好看。我發現去看表演的意大利人越來越多,對中國也越來越好奇”。
緣于對中國文化的傾慕,馬克2012年從意大利第一次來到中國,擅長做西式料理的他曾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多家米其林餐廳和五星級酒店擔任廚師。
其間,馬克走過中國20多個大小城市,足跡覆蓋大半個中國。
憶及初到中國,馬克感嘆“漢語太難學,半年后想回家”,幸好有中國朋友每天一起吃飯、聊天,中文隨之越來越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的城市越多,越讓我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性。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的同時,也萌發了在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念頭。”馬克說。
2016年9月,馬克如愿來到上海交大,成為一名漢語言專業的本科留學生。
馬克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漢語和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利用每一個機會與中國人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增進自己對中國的了解。
“我是工作后重返校園,要比別人更加努力。”入學后,馬克已經修讀了26門全中文課程,專業成績排名第二,超過一半的課程獲得滿績。
專業學習之外,馬克還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中國古典名著、積極參與話劇表演、學習中國傳統樂器。
2017年,馬克代表上海交大參加了《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充分展現了他的中文水平和長號、葫蘆絲等特長技藝。他還參加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在中國”演講比賽、中國大學生藝術節、上海市留學生中國詩文朗誦大會等活動,頗受好評。
2018年7月,馬克作為上海交大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參與了內蒙古自治區恩格貝生態示范區的社會調研,他對當地荒漠化治理的看法和關于示范區國際化建設的建議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他說正是在學習中學會用考察和探索的目光聚焦當代中國的發展。
隨著漢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中國了解的逐步深入,將“有志者,事竟成”視為座右銘的馬克計劃本科畢業后留在中國,繼續攻讀“中國問題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目前,中國進一步放寬在華留學生打工兼職及就業政策,這對外國留學生來說是個利好消息”,未來,馬克希望能把自己在中國的見聞感悟出版成書,做“當代馬可·波羅”。
責編:張青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