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華老字號”唯有創新不止才能永遠年輕

            2019-02-22 10:38:37     來源:海外網

            中華老字號是我國商業文化中的寶貴財富。然而,老字號的優勢是“老”,老字號的劣勢也是“老”。“老”既是信譽、品牌、文化血脈,也是包袱、“功勞簿”、前行中的重負。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字號企業的品牌價值出現嚴重分化:一部分老字號企業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推陳出新,在市場大潮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而另一些老字號卻陷入困境、舉步維艱,甚至破產拍賣,被外資收購。

            為什么老字號會迎來“冰火兩重天”的命運?一方面,行業的不同,確實是影響老字號品牌價值變化的客觀因素。如醫藥類、釀酒類品牌,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小,容易保持穩定。而在食品類、服飾類、日化類領域,消費者興趣和競爭環境的變化都要快得多,老字號企業也就更難保持優勢。

            但除去這些外在因素,決定老字號企業成敗的,還是應對變局的能力和態度。

            那些發展勢頭良好的老字號,成功原因大抵相似:有優秀的傳統產品、優秀的企業家、較強的市場意識和杰出的創新能力。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這些老字號想方設法不掉隊,努力抓住消費者需求,在產品開發、品牌推廣、銷售渠道上下工夫。

            反觀那些陷入困境的老字號,有的體制機制僵化無法在市場上贏得機會,有的小富即安陷入不思進取的窠臼,有的觀念陳舊管理落后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棄兒……甚至有的企業連老字號最后一道護城河“品質關”都沒能守住,爆出弄虛作假、店大欺客的丑聞。

            回首老字號創業之初,第一代經營者們無“老”可倚,他們之所以能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的“網紅”,靠的正是比同行更好的產品質量、更新的產品設計、更廣的銷售渠道以及更優質的服務。對于今天老字號的經營者來說,要繼承的恰恰是創業先輩們生生不息、創新不止的精神,而非抱殘守缺,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老字號雖“老”,但在傳承中的創新才是老字號的“魂”。

            在老字號的品牌塑造方面,這幾年業界已形成一些接受度較高的經驗。首先是老字號的“年輕化”。數據顯示,“85后”“90后”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老字號想要得到這一群體的喜愛,就必須收起常年板著的嚴肅臉孔,學會適應年輕人的新需求。

            其次是老字號的“跨區域化”。由于歷史原因,許多老字號都帶有濃烈的本地文化色彩,導致一旦離開特定的消費區域,該老字號的產品常常無法獲得外地消費者的認同。這就需要老字號企業淡化品牌的區域差異性,從跨地域發展的角度尋找產品的推廣切入點。例如王老吉,就把原本是南方消暑佳品的涼茶以緩解“上火”的角度進行推廣,成功打入了全國市場。

            總之,提起中華老字號,絕不應該給人風燭殘年的印象。像寶潔、雀巢、百事這些國際知名企業,每一個都有100年以上的歷史,是不折不扣的“老字號”,但它們帶給消費者的印象是不分國界、充滿活力。創新不止才能永遠年輕。這些“國際老字號”同時也是各自所在領域的技術引領者和變革推動者。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中華老字號也能如此走俏,如此意氣風發。(韓維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2日   第 10 版)

            (原標題:創新不止才能永遠年輕(品牌論)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