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當上生產組長,30人擔任初級工程師……從大學生、農民工、轉崗就業人員里,公司近兩年招了不少人,現在都是一把好手。
重新找工作,王寶決定回老家赤峰。
大學讀的熱控,畢業后,他到內蒙古西部一家熱電廠上班。幾年下來,困擾不少。
“廢氣排放不說,周邊還有很多化工廠,加上風沙,一天下來領子都是黑的。”王寶說。
再有,新能源、無污染裝備制造等行業熱了起來,電廠發展并不理想。他感到視野變窄了,業務也在退步。
回吧!王寶盤算,找個離家近的,成家也容易。去人才市場轉一圈,他瞧上一家技術企業——拓佳,主營手機屏幕、平板電腦等配件。
雖然當地就業服務局免費提供崗前技能培訓,但剛報到,他就分到了一線制造部門,不太適應。產品、技術、標準、操作,都得重新學系統學。
“一個一個崗位輪,輔導員和技術員跟著,保證產品品質。”王寶說。一年下來,他不僅熟練掌握全部制造工藝,還因為協調能力強,干上了管理。
“對有特長有能力的年輕人,我們提供生產管理、設備工程、產品品質等各種適配崗位,人盡其才,讓大伙安心干事業。”企業負責人王小軍說。
搞技術,員工大多二三十歲,但“4050”來找工作的也不少。42歲的張學敏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工作的那家暖氣片廠經營不善,又臟又累,還被高溫燙傷過。”她邊搖頭邊說,每月2000多元,自己最后也被裁員了。
現在,她經過培訓,負責外觀復判,查看產品是否合格,技術難度相對較低。身著工作服,張學敏在燈下認真查驗每臺機器。
針對年齡較大的,拓佳拿出了較為穩定的崗位,如生產記錄、財務等,“我們喜歡招認真負責的老員工,這樣才能穩定發展。”王小軍說。
28人當上生產組長,30人擔任初級工程師……從大學生、農民工、轉崗就業人員里,公司近兩年招了不少人,現在都是一把好手。
“以往每年要招200人,現在規模大了,今年準備進400人。”王小軍說,一些人覺得電子行業變化快、崗位不穩定,希望相關部門提供給力的穩崗政策。
“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發放社保補貼、培訓就業技能,都在為企業減負增效。”赤峰市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張明介紹,在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行動中,符合條件的企業都申領成功。
664家企業獲得穩崗補貼2970萬元;就業困難、失業人員實現就業人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137%、146%……去年,赤峰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就業優先政策實實在在。
今年,張學敏的大兒子要高考,她上班離家近,照顧起來很方便,心里踏實。
王寶當上生產主管,也結婚當了爹,孩子8個月。現在,市里還搞起電子產業園,他覺得挺有前景,“日子和以前真的不同了”。(張 棖)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2日 02 版)
(原標題:這個新崗位 挺有前景(經濟新方位·六穩怎么干①))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