矚望上海科創中心與金融中心的聯動效應
□王 勇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人民幣國際化與可兌換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的起草和立法工作啟動,標志著上海以法治引領和保障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將駛入了快車道。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日前在調研上海浦發銀行、中國太保等市屬金融企業時說,金融機構要為推動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聯動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央向上海提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后,2015年5月,上海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即“科創22條”,明確提出了上海創新發展“兩步走”規劃:2020年前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形成科創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上海科創中心將著力布局集成電路、網絡信息安全、大飛機、新一代核電、衛星導航、重型燃氣輪機、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新材料、互聯網產業、云計算和大數據、智能傳感器、智能顯示、創意設計等一批創新工程。在企業技術創新上,上海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的主體、研發投入的主體、研發活動的主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主體、獲取創新效益和承擔創新風險的主體。預計到2020年,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將翻一番,占上海研發投入的比重達70%。
2018年10月發布的《2018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顯示,以2010年為基期100分起計,2017年指數綜合分值達到了255.12,比上年增長30.2分,增長率13.4%。這表明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總體進展良好,已成為全球科學家最向往工作的中國城市。根據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上海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
很顯然,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與發展,勢必要與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發展形成聯動,最主要的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要倚重金融給予大力支持。在上月上海2019年科技金融工作會議上,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上海科技金融工作將不斷完善服務網絡和平臺建設,助力更多金融資源精準“滴灌”,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上海市科委與央行上海總部、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次會上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在深化科創企業金融服務、支持科創中心建設中加強合作,加大金融資源投入和整合,在信息共享、培訓服務、風險防控等方面開啟全面戰略合作,共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引領長三角科技金融服務發展水平。
上海金融機構也在通過合理配置資源的方式為科創中心建設發揮作用。四個月前,浦發銀行發起成立了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機構等多方機構共同組成的生態平臺“科技合作共同體”,并與微軟(中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等國內外知名科技公司簽署科技合作共同體備忘錄。在“科技合作共同體”中,科技公司可獲得浦發銀行業務、技術和投資等多方面支持。此外,“科技合作共同體”還是一個為成長性科技公司賦能的平臺,平臺成員將共同發掘具有潛力的金融科技企業,提供新的業務場景,以及銜接產業上下游的商業機會等。中國太保在轉型2.0的戰略布局中,將在新技術應用領域持續發力,基于移動互聯網成熟技術,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核心驅動,圍繞客戶足跡展開系列科技賦能重點項目。比如中國太保從去年年底開始做創新孵化機制的頂層設計,希望隨著創新孵化機制的推出,能夠發動全員,通過基于一線的各種業務場景,來做各種各樣的技術創新、業務創新乃至于模式創新。
下一步,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將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合作,為科創板建立企業培育庫,并開展企業上市培訓工作,力爭推動一批上海優質企業早日登陸科創板。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上周五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合作簽約。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就是沿滬嘉杭、滬蘇湖宣蕪兩個方向,包括上海(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根據合作協議,上交所將設立“上證G60科創走廊綜合指數”和“上證G60戰略新興產業成分指數”。兩個指數的編制,既是展現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發展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又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科創板精準對接、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G60科創走廊著眼精準對接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將九城市中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納入儲備庫,首批入庫企業已近200家,涉及人工智能、新材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科創企業和實體經濟能力,加速G60科創走廊區域經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由此可見,上海科創中心與金融中心聯動發展的效應已開始向包括科創走廊在內的多個地區輻射。
責任編輯:賈兆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