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撫慰僑胞思鄉拉近中肯感情 "四海同春"情暖肯尼亞

            2019-02-22 06:14:59     來源:海外網

            圖①:武術表演《硬氣功》。
              圖②:蔡國慶與當地兒童一起演唱《同一首歌》。
              圖③:當地觀眾觀看演出。
              圖④:舞蹈表演《荷塘月色》

            肯尼亞,人類發源地之一,位于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這里生活著數萬名華僑華人,這里很多人對中國充滿感情。2月18日,“四海同春”藝術團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傾情演出,吸引了超過3000名當地觀眾。這場演出不僅撫慰了僑胞的思鄉之心,更進一步拉近了中肯民眾的感情。

            藝術:共同的語言

            “蔡老師,我愛您!”著名歌唱家蔡國慶一曲歌罷,一個年輕的肯尼亞女孩獻上一束鮮花,并吐字清楚地進行了“表白”。這是一個學習中文一年多的非洲女孩,當蔡國慶邀請她去北京看看時,她開心地說了聲“好的”。

            這一幕發生在“四海同春”藝術團在內羅畢的演出現場。當時,蔡國慶剛剛與當地中文學校各種膚色的孩子共同演唱了《同一首歌》。天籟般的童聲與人們熟悉的歌聲一起飄揚在演出現場,聞者無不深深感動。

            這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母親》《小白楊》《一二三四》等耳熟能詳的歌曲令現場觀眾心潮澎湃,鼓掌、吶喊、歡呼將現場氣氛不斷推向高潮。充滿中國特色的《水云行》《荷塘月色》等舞蹈美輪美奐。《在希望的田野上》、《說句心里話》以及《我的祖國》等獨唱歌曲引發觀眾共鳴。琵琶和二胡獨奏展現了中國民樂的獨特魅力。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訓基地學員的象形拳、硬氣功等多個武術表演更是贏得了中外觀眾的熱烈掌聲。

            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盛宴令現場僑胞情難自禁,也引發了當地觀眾的極大興趣。“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場看到中國的武術表演,非常震撼!”肯尼亞觀眾鄧肯·恩喬羅格說,“雖然我聽不懂中文,但依然能感受到這旋律的優美和表演的精彩以及濃濃的節日氛圍。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去中國游玩,親身感受中國的文化。”

            演出:文化的展示

            “從2009年春節開始,國務院僑辦組派‘四海同春’藝術團赴海外訪演。10年來,‘四海同春’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日夜企盼的 ‘海外春晚’。不論我們身在何處,不論我們走多遠,一年一度的訪演,都給我們帶來家的溫暖,帶來祖(籍)國的祝福。”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臨時代辦李旭航說,“一年一度的訪演,藝術家們通過精彩紛呈的演出在全球展示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成為世界各國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

            今年“四海同春”藝術團的節目進行了精心編排。“我們特意編排了適合非洲民眾口味的節目,比如武術節目。”河南演藝集團董事長張振忠說,“根據我們以往的演出經驗,武術在非洲非常受歡迎。在非洲,我曾經帶一個純武術團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效果非常好。這一次,我們特意針對武術表演的舞臺效果進行了強化。”

            此外,藝術團還在民樂與民歌的呈現上精心琢磨。閻維文特意為肯尼亞觀眾獻上了蒙古族民歌《天邊》,并和青年女高音徐晶晶共同演唱了山西民歌《想親親》。河南演藝集團則請青年骨干成文文與陳晛獻上了二胡與琵琶演奏的經典曲目《賽馬》與《十面埋伏》。

            “四海同春”這個中華文化展示平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觀眾的熱情正是最好的注腳。“演出時間是下午4點半。兩點的時候,演出現場的入口就排起了大長隊,門口窄窄的過道里被擠得水泄不通。所有的備用椅子都用上了,過道里還擠滿了人。”看完演出后,在現場觀看表演的謝澎娟有些激動,更多的是感動,“這是我在肯尼亞25年來看到的最火爆的一次演出。”

            友好:交流的平臺

            走在肯尼亞的大街上,很容易便能感覺到當地民眾對中國人的友好。“你好”“謝謝”等中文問候語時有所聞,熱情的笑容更是隨處可見。正如李旭航所說,肯尼亞是中非友好交往的橋頭堡、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的示范田、中非民心相通的樣板。

            中國與肯尼亞的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6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帶著絲綢和瓷器,四次來到肯尼亞的馬林迪、蒙巴薩。如今,中國融資、建設并運營的蒙內鐵路開通1年多來,平安發送旅客230萬人次,運輸貨物超過300萬噸,拉動當地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目前,有13萬肯尼亞人在400多家中國在肯企業工作。肯尼亞已成為中國游客的熱門旅游目的地,來肯中國游客人數已超過8萬,每周有10趟直飛航班往來于中肯之間。

            “長期以來,旅居肯尼亞的華僑華人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愛好和平、團結協作的優良傳統,與當地民眾和睦相處、風雨同舟,建立了深厚友誼,為促進住在國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中外友好交往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貢獻者。”藝術團團長張建民說,“中國的發展已邁入新時代,希望僑胞朋友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與我們攜手并肩,為推動中肯兩國文化交流互鑒、為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本報記者 張 紅 文/圖)

            原標題:“四海同春”情暖肯尼亞(僑界關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2日   第 06 版)

            責編:侯興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