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在“追夢”路上,2019年延長油田再謀新篇,它提出“爭取千萬噸以上穩產期延長到2035年”,并在持續推進注水大會戰和水平井開發攻堅的基礎上,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年”活動,力求打出科技興油“組合拳”,真正讓科技成為推動油田高質量發展、馬力更足的新引擎。
在延長油田2019年工作會報告中,有兩組顯赫的數據,有力印證了近年來油田堅持科技興油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 “兩條腿”走路戰略落地,邁出了轉變增長方式的實質性步伐。
數據一:一“高”+一“低”=1100萬噸穩產
延長油田通過實施“三年注水規劃”和“三年注水會大戰”:
注水區年產量占比由31.1%提高至58.9%;
新井年產量占比由11.41%降低至5.83%。
以延長油田近幾年原油年產量1100萬噸概數推算,注水規劃和注水會戰前,注水項目區產量占比只占到約340萬噸,注水規劃和注水會戰后,則占到了660萬噸以上,凈增長超過300萬噸。
同樣的推算方法,注水規劃和注水會戰前,新井年產量依賴占比約125萬噸,注水規劃和注水會戰后,則減少到64萬噸,下降了61萬噸之多。
數據二:1%油井=1/10產量=112萬噸
近年來,延長油田累計投產水平井1044口,約占總井數的1%,年產能112萬噸,占總產能的1/10,相當于建了一個百萬噸級大廠。
這一“高”一“低”和“1%油井=1/10產量=112萬噸”兩組數據,體現了延長油田增長方式由打井上產向依靠科技進步增產轉變。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延長油田這樣典型的特低滲透油田來說,油田平均遞減率在15%以上。“沒有增長方式的轉變,油田對新井產量的依賴占比會越來越高。”延長油田公司總地質師鄭忠文分析說。
這里提的“增長方式”,即從2013年起,延長油田基于行業特性和自身實際,由連續上產轉入穩產,由過去外延式規模擴張向內涵式創新增效轉變,確定增長方式由打井上產向依靠科技進步增產轉變。
站在新的起點上,延長油田公司唱響“科技再出發,改革不停步”的號角,持續以“兩條腿”走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成為熱點、熱詞,在5萬職工中引起熱聽、熱議。
“一個油田的生產與發展,資源是基礎,科技是根本。分析延長油田的發展形勢現狀,窘迫的資源現狀倒逼我們非抓科技不可;更高更嚴的政策要求和持續低投資低成本的形式倒逼我們非抓科技不可;行業的競爭、企業的使命和職工的生計更倒逼我們非抓科技不可。可以說,當前的延長油田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迫切需要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延長石油集團黨委委員、延長油田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文明告訴記者。
春節前夕,延長油田召開科技創新座談會,在長達7個小時的座談中,各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共26名“座上賓”為“科技創新年”落地積極建言。春節期間,油田又給各級領導干部、技術干部配備了“科技書包”,圍繞科技創新的一系列好建議、“金點子”紛紛匯集到6個工作組,為“科技創新年”系列實施方案的形成貢獻了思想和智慧。
據了解,在“科技創新年”活動中,延長油田將科技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著力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理順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活力,在油田上下大力營造“圍繞技術轉,技術說了算”的濃厚氛圍,以此提升油田持續穩產的科技支撐力,讓老油田再展新姿。
延長油田總經理高振東表示,推進“科技創新年”沒有“局外人”和“旁觀者”,當下要即刻動起來、干起來!延長油田總工程師魏登峰也告訴記者,油田在推進“抓科技創年”落地的同時,將矢志不渝地持續抓好注水會戰和水平井開發,力求打出科技增油的“組合拳”。
“這個春節,我們值守油井過大年,對油井的管理、呵護不再是簡單的維護保養、計量化驗,更多的是對油井產液變化的關注、油井數據的分析和與技術干部、技術部門的聯動互動,這都緣于當前油田上下悄然吹起的‘科技風’,敬畏科技、尊重科技、依靠科技正蔚然形成,為我們管理好油井增添了信心和動力……”2月11日,收假第一天,延長油田吳起采油廠薛岔采油隊隊長史建英如是說。(文 張峰)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