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來,天津市武清區堅持“立行立改、邊查邊改、疏堵結合、綜合施策”的總體工作思路,對802個“大棚房”完成了整改驗收,高標準打贏了“大棚房”清理整治攻堅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農地姓農、農地農用,武清區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耕地保護和違法用地治理的長效機制,做到“責任壓實、防治結合、獎罰分明”,不斷增強基層組織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的自覺性,調動全民參與、全民監督、全民保護的積極性,打出了耕地保護和違法用地治理的“組合拳”。
2月17日上午,各媒體新春走基層,一行來到天津市武清區石各莊鎮廣闊莊園,一排排農業大棚整齊劃一,都標明了編號,建立了檔案,經過修復和深松深耕后的土壤,又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曾經,這里是“大棚房”的“重災區”,以開發設施農業為名,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在農業大棚里建起了休閑、居住的“私家莊園”。這種行為破壞了耕地,也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武清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全力解決好土地這個大問題。武清區按照“先難后易”的原則,掛圖作戰,強化部門聯動,成立了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大棚房”清理整治攻堅戰指揮部,確立了“團伙打擊”的工作思路,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舉一反三、以點帶面,強力推動排查整改工作落實。為達到“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的目標,區國土部門采取“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群眾報”的方式,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早查處。同時,建立起“大棚房”及違法用地數據庫和清理整治工作臺賬,形成了巡查督查、情況反饋機制,通過刊播公告、張貼標語、設立公告牌和警示牌、錄制專題片、開展專題培訓等形式,廣泛宣講國土資源政策法規,增強全民保護耕地的意識和責任。過程中,原國土資源部、農村農業部、自然資源部和市領導多次深入石各莊鎮督導“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并給予肯定,武清區“大棚房”治理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在廣闊莊園入口處,一塊“武清區石各莊鎮田長公示牌”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石各莊鎮甩掉了“重災區”的帽子成為武清區“田長制”的先行試點。
在總結“大棚房”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武清區借鑒“河長制”的成功模式,以石各莊鎮為試點,率京津冀之先推行“田長制”,將責任重心下沉到村級組織,壓實到“神經末梢”,打通“大棚房”等違法用地預防和治理工作“最后一個通道”。武清區“田長制”的保護范圍以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為重點,同時,突破性將設施農用地、林地等除建設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全部涵蓋在內。通過層層設立田長和網格長,將保護任務落實到責任人、責任地塊、責任網格,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長效管理機制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保護機制,形成責任閉環和全民關心、支持、參與、監督的良好氛圍。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