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國有企業歷時40年走過的“馬拉松”,出發起點1978年,完成節點2018年。在這條漫漫的長征路上,不僅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而且留下了輝煌的足跡——
1978——2018,他們勝利實現連續40年盈利的發展佳績;
1978——2018年,他們連續第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
1978——2018,他們累計獲得國際、國內各項大獎60多項;
1978——2018,他們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鐵路道岔、鋼橋梁制造商,產品暢銷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
這,就是被譽為“陜西省國有企業的一面旗幟”的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
不忘初心 從“小工廠”到“大集團”
1966年,響應國家“三線建設”的偉大號召,近千名來自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在秦嶺山下的清姜河畔擺開戰場,硬是用簡陋的工具、勤勞的雙手、奮斗的精神,建起了我國第三座、也是中西部唯一的鋼橋梁和鐵路道岔生產企業——中鐵寶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建廠以來,中鐵寶橋深知自己擔當的初心使命,就是要當好國家交通現代化建設的“開路先鋒”。中鐵寶橋黨委書記、董事長洪軍回憶說:“這一顆初心,后來被我們提煉為‘創業永恒、創新無限’的企業精神,引領我們走出了計劃經濟的困境,經受了市場經濟的洗禮,取得了一個個科學發展新成果!”
堅守初心,始終“專注主業”。建企以來,中鐵寶橋始終圍繞主業大做文章,努力推動“做大鋼結構、做強鐵路道岔、做新城軌交通產品”,由起初不足1000人的小工廠發展到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集團,年產鋼梁鋼結構40萬噸、鐵路道岔近10000組、高錳鋼轍叉近15000根。期間,為了不斷推進主業轉型升級,公司投資建立了揚州鋼結構公司、汕頭鋼結構公司、南京道岔公司,兼并重組了天元公司、中鐵寶工,加上本部已有三大產業布局,形成了以寶雞本部為中心,聯通東北、華東、東南、西南、西北市場,輻射全球五大洲海外市場的戰略布局,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鐵路道岔研制企業、國內最大的鋼梁鋼結構生產企業、國內產品最齊全的城軌交通產品研發企業。
堅守初心,踐行“工匠精神”。作為鐵路交通設備關鍵產品供應商,打造高質量、高安全產品始終是中鐵寶橋的重中之重,“工匠精神、匠心匠造”成為公司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40年來,圍繞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工隊伍,公司不斷創新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機制, 不拘一格降人才,廣開大門納賢才,打好社會招聘、專業院校引進、職工技能競賽、專業定點培訓“組合拳”,確保隊伍素質始終與主業產品、產品質量、產業發展高度契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如今,僅在生產一線和重點工程中,公司就擁有全國勞模王汝運、全國五一勞動獲得者楊鴻濤,省、市、股份公司技術能手于宏鋼、石偉、曾輝、王英峰、董小龍等高素質、高技能職工2800多人。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參建的大型橋梁33次跨越長江、18次跨越黃河、16次跨越海島,打造的港珠澳大橋更是被譽為“現代世界第七大奇跡”。生產的高速道岔廣泛應用于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滬昆高鐵、鄭西高鐵等“超級工程”。多年來,鋼梁鋼結構一次探傷合格率穩居98.9%以上,道岔出廠合格率達到100%,各項工程累計獲得國內國際大獎60多項,并創造了52年從未發生一起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重大交通運輸事故的好成績。
守正創新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從小崗破冰到深圳興濤,從海南弄潮到浦東逐浪,從雄安揚波到長江經濟帶起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過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創新成為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第一驅動力。同樣,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新也擔當了中鐵寶橋40年改革建設和發展的“靈魂”。
在產品技術創新中,公司依托李毅、吉敏廷、李軍平、張莉等一大批專家團隊,大力實施“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建立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平臺,走出了一條“產學研聯合+公司自主研發+國外先進經驗”的自主創新之路,先后研制出我國第一組時速250公里客專道岔、時速350公里高速道岔、30噸軸重重載道岔,第一座圓曲線型橋梁鋼塔、13000噸大型橋梁鋼塔,第一條高速磁懸浮、中低速磁懸浮、空中列車、旅游觀光、跨座式交通線路,第一臺全電控單軌作業車、1100噸大型門式起重機,參與了國內35%以上的大型鋼橋梁、50%以上的高鐵、普鐵和地鐵產品技術開發,在“中國高鐵”和“中國橋梁”建設中扮演了“國家隊”角色。
在體制機制創新中,公司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職工群眾為中心,以市場用戶為導向,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持續推動自我變革和流程再造,不斷提升企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40年來,公司抓住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機遇,在行業內率先進行了公司制改革、集團化改造,每次重大改革都產生了“1+1>2”的效應,企業總資產從1978年的1000多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60多億元;公司遵循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相繼實施“就近生產、異地造橋”“東進雙擴、二次創業”等重大發展戰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鏈條,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手占得先機;公司在市場經營理念創新上,先后經歷了從“等米下鍋”到“主動找米”、從“后期營銷”到“源頭營銷”、從“路內營銷”到“路內外營銷”、從“單兵作戰”到“群團作戰”、從“借船出海”到“自主闖海”的轉變,“市場蛋糕”越做越大,“海內外朋友圈”越來越廣;公司在生產管理理念轉變上,持續探索從“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研發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從“封閉型”向“開拓型”、從“分包型”向“總包型”轉變,不斷推進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
一帶一路 從“黃土黃”到“深海藍”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實施,不僅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鐵寶橋發展指明了新方向,讓寶橋人頭腦里少了一份“黃土黃”,多了一份“江河綠”,更增添了一份“深海藍”。
中鐵寶橋總經理李宗民表示:“5年來,公司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加速布局海外市場,一方面與國內主要工程承包商緊密合作,積極‘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積極拓展自營海外業務,直接面對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主動‘自駕出海’,海外營銷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如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公司研制的鐵路道岔、城軌交通產品深受中亞、西亞和歐盟市場追捧,并參建了英國福斯新橋、莫喀高鐵等一大批國際性工程;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公司生產的鋼橋梁、鐵路道岔成為東亞、東南亞、非洲市場的“香餑餑”,鐵路道岔占據了泰國、印尼市場的6成份額,參建的中馬友誼大橋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典范工程”。同時,公司瞄準最難攻克的美洲市場,持續深耕細作,堅持誠信經營,先后中標了美國阿拉斯加鐵路橋、紐約拉瓜迪亞機場橋梁、加州快速干線鋼結構項目等。
回首40年,波瀾壯闊繪畫卷;闊步新時代,激情滿懷再出發。今天的中鐵寶橋,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創新驅動,實施“三大變革”,推進“三大轉變”,努力為中國中鐵建成“世界一流企業”作出更大貢獻!(高貴林 蔣曉強)
責編:王瑞景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