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自家門口看朱鹮

            2019-02-21 09:41:20     來源:海外網

            73歲的鄭志友做夢都想不到,在自家門口,也能看到朱鹮,“聽說這鳥挑食,環境不好它們才不來呢。活了一輩子,也能眼瞅著田里臭水塘變了新模樣!”

            鄭志友的家,在陜西漢中漢臺區焦山廟村。在鄭志友記憶里,之前的焦山廟村,魚塘就有十幾個,水溝、灌渠遍布。漢中盆地降水豐沛,春夏低洼農田常常遭殃。鄭志友就曾吃過虧。前些年,油菜花籽4月起苞,雨水淹了半尺高。他只好拿著碗,蹲在田里向外舀水。沒想到5月油菜收割時又來一場大雨,熟透的籽粒躺在泥巴里,齊刷刷發了芽。

            “最頭疼的還是污染”,鄭志友埋怨道,上游的水塘里,堆滿了生活垃圾,一下雨,溢到下游的孫家塘,再順著灌溉渠流到農田里,“臭氣熏天”。

            漢中城北高南低,南北落差達十幾米。“城北的7個大水庫,就像60萬城區百姓頭頂上的一盆水。”曾任北關街道辦事處主任的王睿是個“老水利”,一直掛心蓄洪安全問題,“夏天暴雨一過,市區就會內澇”。

            2012年,漢中在陽安鐵路線以北設立興漢新區。疏浚、修復、提升水生態成為重中之重。

            如今,行走在興漢新區翠屏路上,道路干凈整潔。路基道沿上,鏤空的水孔與街邊的生態草溝銜接。“草溝里種著水生植物,根部是沙土混合材料,底下還鋪著碎石層。”一名道路管護員介紹。

            新區清新的人居環境,引來一群群“挑剔的客人”——漢源湖、興元湖上,已成為飛鳥的樂園。野鴨、畫眉、山斑鳩、非洲黑鷺,掠過水面林間,自由飛翔。

            已從焦山廟村搬進新社區的鄭志友,還是最稀罕朱鹮。每逢傍晚,他都喜歡去湖邊漫步,他說:“環境好是福氣。善待自然總有回報。”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0日   14 版)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