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綱要利好保險業兩日7只保險股平均拉升4.7%
本報記者 蘇向杲
自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發布后,保險板塊回應積極。同花順數據顯示,隨后的兩天時間里,A股保險板塊拉升4.7%,其中,西水股份、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這3只股票的累計漲幅均超過6%。
在市場人士看來,保險板塊的大幅拉升與綱要對保險公司及保險行業利好密不可分。數據顯示,在綱要中共有17處提到“保險”,包括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等。
7只保險股 兩天最高漲8.8%
綱要自2月18日一經發布,市場回應積極,保險股應聲拉升。
同花順數據顯示,西水股份、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天茂集團、新華保險、中國平安這7家保險股,在2月19 日及20日這兩天,股價分別漲幅達8.8%、7.4%、6.5%、4.3%、3.4%、1.8%、0.9%,平均漲幅達4.7%。
所謂粵港澳大灣區,由我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珠三角9個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年末的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就綱要對保險業的影響來看,共17處提到“保險”:包括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支持內地與香港、澳門保險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發展海上保險、再保險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業;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等等。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大灣區建設對于內地保險業長期發展帶來機遇,同時也蘊含挑戰;但中短期來看,對內地保險業務不會帶來沖擊。一是綱要提出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發展海上保險、再保險,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在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有望促進保險業務創新,拓展內地保險業發展空間;二是綱要提出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有望豐富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渠道;三是綱要提出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為香港保險在內地開展業務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加劇內地保險市場競爭。
保險業服務大灣區 已嶄露頭角
實際上,保險業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已開始嶄露頭角。
廣東銀保監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廣東保險業累計提供風險保障752.7萬億元,同時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港澳監管部門協作,支持互聯互通項目建設,為港珠澳大橋建設提供銀團貸款近300億元,風險保障近280億元。
廣東銀保監局還提到,去年出臺支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供科技風險保障近5400億元。全轄法人銀行合計實現“兩增兩控”目標,發展商業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為20余萬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超370億元。建立省級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提供風險保障近660億元,完善巨災指數保險功能,支付臺風及強降雨賠款5.5億元。
此外,廣東銀保監局黨委書記、籌備組組長裴光表示,2019年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找準金融突破口,推動機構聚集,構建大灣區金融全產業鏈。持續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回歸本源,提升服務能力,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創新產品服務,完善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賈振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