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主動權由俄方掌控 日俄島爭不會照日方腳本來演

            2019-02-21 06:07:53     來源:海外網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俄外長在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再次會晤,就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交換了意見。會晤中,雙方各執一詞。日本外務大臣和野太郎會后表示,“雙方交流激烈,因為我們肩負著各自的國家利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再次重申,南千島群島由俄羅斯控制,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不會退縮。

            安倍態度再趨強硬

            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表示,將逐步解決與俄羅斯在北部的島嶼主權歸屬爭端。安倍表示,“解決持續73年的爭端并不容易,但我們必須這樣做”。

            在上月底的日本眾議院辯論中,安倍強調,“北方四島是日本有史以來的固有領土,這是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

            1956年,日本和蘇聯簽署《日蘇聯合宣言》,規定日俄雙方同意就簽署和平條約進行談判,俄方在條約簽署后將齒舞群島和色丹群島移交日本。安倍日前要求俄方,先將至少兩島歸還日本,之后再著手就簽訂和平條約展開討論。

            對此,俄方態度冷淡。據《外交官》雜志報道,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8年底同意就簽訂和平條約加速與日本談判,但拉夫羅夫多次表示,條約談判與領土問題無關。路透社稱,俄方擔心一旦將島嶼歸還日本,美軍將根據《美日安保條約》在爭議島嶼駐軍,這將對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近來安倍口氣越發強硬,實則是在催促俄羅斯盡快采取行動,同時表明日方爭奪島嶼主權的堅定立場。”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籌碼不足阻力重重

            日本看似對爭島底氣十足,實則將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遭遇重重阻力。

            “日本爭島的籌碼僅限于向俄羅斯提供經濟和科技支持,以幫助俄方建設遠東地區”,周永生表示,但日本以經貿合作換取島嶼歸屬權的成功可能性不大。“領土本身就是巨大的經濟利益,且爭議島嶼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俄羅斯不會輕易放棄。”

            “俄羅斯如果接受日本的條件,反而可能陷入被動”,周永生指出,“考慮到經貿合作的周期性,即使俄方遵循日方提議讓出兩島主權,日方也未必會如約落實全部承諾。”

            目前,日本國內民眾對于島嶼之爭多持悲觀態度。根據日本共同社統計,雖然日本國民希望能夠爭得北方四島的主權,但80%的國民認為收回北方四島“沒有希望”。

            在島爭問題上,安倍政府面臨來自國內社會的巨大壓力。《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歸還兩座島嶼”已是國內輿論的底線。如果繼續妥協,安倍政權將面臨巨大危機。

            主動權由俄方掌控

            面對壓力,在慕尼黑的會晤中,日方刻意將表述進行了修飾。共同社稱,日方用“我國擁有主權的島嶼”替代了“日本固有領土”這一表述,并未強調“歸還”這一概念,只強調“解決領土問題”。

            然而俄方拒絕會意。拉夫羅夫堅稱,日方承認俄對南千島群島擁有主權是兩國締結和平條約的“絕對條件”,并重申日俄島嶼爭端談判不設期限。

            未來,即便安倍政府強硬到底,日本爭島依然舉步維艱。“目前,日本仍然喪失爭議島嶼的控制權,且日方‘先談島、再締約’的主張與俄方相悖”,周永生認為,“即使將兩島讓與日本,俄方還可以拿事實上沒有劃定主權歸屬的《蘇日聯合宣言》做文章。日本可能只擁有兩島的‘使用權’而非主權。”

            相關分析指出,日俄島爭必須有至少一方的重大讓步才可化解。縱觀全局,當下俄羅斯以靜制動,掌握著島爭的主動權。

            “問題的關鍵在于俄方下一步如何行動。”周永生指出,“除非俄方態度有所松動,否則島爭將持續陷入死局。”(魏弘毅)

            原標題:日俄島爭不會照日方腳本來演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1日   第 06 版)

            責編:侯興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